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夜成記憶的鄉愁(林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星夜成記憶的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星夜成記憶的鄉愁》中國當代作家林侖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星夜成記憶的鄉愁

在春隱夏露的季節,時常到了晚間,望着一幢幢矗立在半空的高樓上,被黑夜點亮的各色燈光盡情地鋪展在城池的大地之間,一種溫暖感霎時將我包裹。我知道,那一盞盞的燈火里,都是一個個鮮活故事在人間的註腳,它們穩紮穩打地演繹着塵世的喜怒哀樂

平凡和偉大都在這燈火闌珊處,默默地誕生。

燈光星花般一直從城市的地面晶亮至半空。向上,燦然一片,向左,霓虹閃閃……行走在夜晚的城池,你就猶如走進了彩燈托舉的斑斕世界。恍惚間,感到進入了星花綻放的天庭里了。

置身燈火闌珊的地方,每一處的光亮,都是煙火綿綿不絕的故事的延伸,每一盞明燈的閃爍,都在講述着人間悲喜交加的神奇傳說。

或溫馨,或冷峻,輻射出塵世萬有滋味。

城池的色澤很暖心,一抹抹的光暈,延續出的氣息,都具有各自的靈性,把大地對一家一戶、一個人的寬容釋放到最佳狀態。

夏風來了,像戀人的笑,使城池陶醉。

而那些總是和我一樣,身處陰陽交錯紅塵的人,每當夜晚來臨之際,總要透過萬千燈火的輝煌人世,遙望天空,遙望那將一輩子的好時光都留給了從前的日子。

童年,恰似一錠帶着祖先古老箴言的墨,清香瀰漫,研暈開記憶的柴門,放滿心的星花,繾綣我的情結。

童稚時期的慢生活,使人有時間與天體自然交心對話,一種本自的屬性,會隨着很規律的道場彰顯個體的秘密。

夜空中,奇異的月亮星星的傳說,會介入人,給人神秘的力量,讓人敬畏,讓人做事有底線。

因為,人受到天體自然的改造,本性中最柔軟的憫情,會散放大光彩。

頭上三尺有神靈。相信了,人就是神。

像一朵扶桑花開,在民心深處,救命。

時間如同水打磨,有節奏,有道場地響徹在人的生活里。

乘涼的夏季,幾乎全村人漸次地出動,最先跑進打麥場的孩兒們,你扯一方爛了邊的席片子,我拉一塊家織布的單子,到了碾滾得光溜溜平展展的場上,東鋪一方,西展一塊。不一會兒,跟隨着頭頂越來越繁密的星星織滿了天空時,忙完了一天事體的大人們,拖着勞累的身軀,在星光輝映下,走到自家孩兒鋪展好的地方,坐下來,歇息,閒聊。

老人和家裡的男勞先到,心靈手巧的媳婦們則還要一把柴禾一把希望地燒煮晚飯。

有烙鍋盔饃的,有熬製稀飯的,秸稈柴火的炊煙,薰染得村落的文化深入人心,悠遠且飽滿。

媳婦們的辛苦,總是潤澤着賢惠勤勞和人窩裡的誇獎聲。雖然柴禾的煙火常常嗆得她們眼發紅,嗓子疼痛,但端到一家老少面前可口的飯菜,早已成為支撐一切勞碌的有力架構,她們的身影在乘涼的打麥場與家門之間搖曳,滿樹花開的聲一樣,香了一家人的日子,香了一個村莊綿綿長長不息的夢。

媳婦們徹底安靜下來時,已是月升高,星慘澹,男勞力邊抽旱煙,邊天南地北拉閒話的時刻。

打鬧戲耍的孩兒們,玩累了,各各回到自家的乘涼蓆子上,仰面躺下。一直跟隨的狗兒貓兒,也和孩童們一樣,遵循自己的緣分,回到主人的身邊,很懂人意地捲起身子,臥在只供人躺坐的蓆子邊上,安然地睡去。

細細碎碎的夜風,輕悠悠地撫娑着人的臉,人的身,撫娑着人安謐的心事。夜空被風吹洗得乾乾淨淨,深邃湛藍,每一顆星星都對照着地上的每一個人似的,瑩亮得透徹,像閃閃發光的珍珠,令每顆心感動。

一盤大大的月,剛出山頭時,黃,離得遠了,一來到乘涼人們的偏東頂上,就明亮得能看清月宮上澆樹的吳剛,還有懷抱玉兔的嫦娥。

白天塵世繁重勞累的煙火日子,一點不影響大家夜晚對嫦娥神仙生活的嚮往,以及吳剛年復一年永遠澆不夠一棵樹對水需求的勞作。

因為,吳剛一直澆樹,一直就會在嫦娥的身旁。

心生的羨慕,前面的小河水一樣,滋潤着人們的生活,滋潤着村落曼妙而樸素的歲月。

那一波波養不住的風,從人的念想里穿過,帶着生命的醇香,絲絲扣扣地吹上高空,碰撞天的邊緣……

遙望漠漠蒼穹,遙望童年的慢光陰,回憶像佛手,安撫着時下的焦躁。

人有時需要從萬丈紅塵火燒火燎的奔跑中,停下腳步,回眸。

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能力和修為。

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人,這不是人慢生活的幻想,這是人需要在焦慮不安的現狀里,進行的拯救。

對星空的敬畏,對炊煙的回味,人是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星空下的炊煙,是根,是人修煉內心對現實感受的體悟。

今天,對於孩子們,上了些年歲的人,總拿自己當初缺吃少穿的物質生活作比較,認為眼下孩子們 的日子是天堂般的。

星空下, 如今的人缺少的仰望,豈能是用物質彌補得了的!

那時的孩提時代,遙望着蒼天,尋覓那一顆屬於自己的星星,內心豐盈的羽翼,馱起男孩女孩一心要做牛郎織女的情緣,在堅貞不渝的愛情觀念中,在幸福的嚮往中,浸漫整個生命。

牛郎織女星,讀懂了人間的善念,夜空中更加明亮

風從遠方來,引領着前世今生的往事,讓一大把神奇、神秘的種子,栽入孩兒們的心頭,葳蕤一世的時空。

大小孩子們都渴盼着在自己抽穗揚花的年月,被季風吹拂。

幸福的感覺,如同天邊的露珠,向着東方的曙光,滑去。

稻草人在田野的守護,像佛,慈悲,但懷有希望地看着每一株莊稼

因為,它們知道,一粒糧食可以餵大一個人的善心,餵大一個村莊的文化素養。

粗茶淡飯,是童年的平常生活,咀嚼時,五穀雜糧的純真在舌尖捲動,從牙齒上溢出大地噴香的恩情。每張嘴,吃進去的是對養育自身的一種感念,是在享受着生命的美。

日今的孩子們,吃的是精加工的食物,缺少品嘗原汁原味生活的過程,缺少星夜帶給他們的美好憧憬。

村莊餵養過一波一波的人和莊稼,讓初始的文化密碼灌漿的麥子一樣,注入到我們的生命里。

一輩子散香,一生中受用。

現在,村裡的孩子們也都跟着父母進城了,鄉下夜晚的星空盼不到一雙雙明眸的凝望,牛郎織女的故事,也吊在半空,無奈地渴盼着,渴盼着——人性的回歸。[1]

作者簡介

林侖,女,供職於省內某新聞單位。陝西十大青年作家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