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光依稀耀流年(黨文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星光依稀耀流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星光依稀耀流年》中國當代作家黨文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星光依稀耀流年

童年記憶像一幀發黃的老照片,在歲月河流里輕輕擦拭,思緒便立刻回到數年前的一個午後。吃完姥姥做的玉米糊糊,換上好點的衣服(也就是老土布衣褲),父親們領着我們小玩伴去上學。

繞過村邊的黃土路,走過一段澇池旁的堤壩,往北拐個彎,便進了一處老木門。眼前是一座琉璃青瓦的帶耳房的古廟宇,舊式帶格子門窗,拱形的窗頂,門前幾棵蒼青的古柏,樹下是一尊碩大的青石臥龜……哦,記憶中的村小學,一所古色古香的廟宇學校!

有老師搖了一陣手鈴,我們被領進廟東側的堂殿,各司其坐。我被安排在一名大點同學的坐位旁邊。老師走了,這位同學就開始對我搧耳光,一陣暴搧之後,我被搧懵了,一手護頭側身看着空中他又要呼下來的手掌。這時進來一位女老師,胖胖的,矮個,圓臉,厲聲道:「怎麼打小同學!」她過來摸摸我的頭,又叮囑那個同學「記住不能欺負小同學。」那天,我再也沒有挨揍,但臉上火辣辣的疼,憋着的淚水沒流出來,感覺自己就是個受了委屈的笨小孩。我在心裡默默說,哦這就是老師,老師是能保護我的人,也隱隱懂得人從小就有強勢和柔弱之分,大了後更懂得這種天性會伴你一生。後來慢慢知道這位女老師叫張秀玲,灘澗人,她教我們的算術語文,雖然那時腦子笨,聽不太懂,但老師講課、指導做練習、愛護我們的樣子至今還那麼清晰!

接着音樂課上認識了第二位老師王老師,王老師高個子,一身藍裝,身材筆挺,聲音洪亮,感覺就像那時的脫產幹部,走路的樣子有點後仰,現在看電視上的時裝模特時會想起他。記憶中的第一節音樂課,他走進教室,說今天要給我們教拼音字母歌,也是我人生學的第一首歌。abcdefg——,他的聲音洪亮,就像高音喇叭在教室迴蕩,現在想來他是把這樣一首字母歌當抗日戰歌給我們教吧。後來知道他的名字叫王德正,渭南人。王老師是第一個用樸素的拼音歌把我領進音樂殿堂的人,後來我相繼學會了《李雙雙》,「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員都是向陽花」,「麥苗青來禾苗壯,毛主席來到咱農莊。」「紅太陽照邊疆,青山綠水披霞光」等紅色經典。王老師沒給我留下多少印象,但每學會的一首歌里似乎都有他的影子,他的熱情,爽朗,氣宇軒昂一直留在記憶里!從他身上懂得,老師不全是溫文爾雅的雅士,也有豪爽大氣的「將軍」。

……

放學了,一個村子的的同學排成一隊,依次走出校門,我們沿着來路拐個彎走上澇池旁的堤壩,領歌的同學起了歌似乎是《毛主席來到咱農莊》,我們不會唱,可也吚吚啞啞裝出會唱的樣子,歌聲在午後的山村格外響亮。堤壩北邊是波光粼粼的池水,斜坡上有碧綠的青草,有桑樹柳樹,還有顆杜藺樹,別是一番風景。南邊是通向山外的溝壑,遠眺很是蒼茫,那裡有我們看不到的外邊世界,聽大人說有鐵路火車還有工廠,從此每天走過堤壩,都要向那個隱約可見的遠方多看幾眼。雨過天晴,雲天相接的地方,偶爾會隱約看到一道巍峨的青山橫貫東西,長大後知道它叫秦嶺,那時越發增加了對未知世界的聯想與嚮往……我們每天沿着黃土路去學校,黃土路澇池青草碧樹伴我們上學,送我們回家,也陪我們漸漸告別懵懂的童年,送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

這樣的日子大概過了一年多,有了認識第三位老師的機會。新的學期開始後,學校多了一位衣着新鮮的年輕高個男老師,比起前面兩位老師,這位老師身上更多的是洋溢着青春的書生氣息,每到課間休息時間,就會看到他年輕的身影出現在院子裡,他組織同學一起做課間操,玩遊戲,踢毽子,會把同學們組織起來搞個臨時比賽,氣氛很是熱烈,大家都為集體而戰,同學們都很喜歡他。雖然他沒給我們代課,但卻是第一個把青春的種子灑進我們幼小心靈的人。如果說張老師像一位嚴格又細心的母親,王老師像能擔當大任的父親,那這位老師就是能給我們帶來青春熱情和希望的人。後來漸漸知道他的名字叫李積長,以至於後來我上初中,李老師正式成為我的語文老師!

李老師的作文講評課與眾不同,他會在上課前讓我把學生作文抄在黑板上(也許是我的字寫的好點)上課後,他在黑板上逐字逐句給我們講精彩的詞句,講病句修改,講整體結構,人物描寫,選材表達等,一節作文評講課這樣直觀講下來,感覺很有收穫。以至於後來我成為老師,如法炮製,也在黑板上給學生講作文,想起了宋祖英那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點真成了你!感謝李老師的當年的付出和教導!

……

時間像一隻無形的手,悄悄翻動着歲月的日曆,翻沒了湖光山色的一池碧水,小橋流水的黃土堤壩,古色古香的廟宇學校。也翻開了石槽村嶄新的一頁,昔日的土牆殘壁,茅檐屋舍,黃土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整潔美觀的平房農舍……廟宇學校也由磚房窯洞過渡到今天的平房校舍,可總感到缺了點什麼,再也找不到當年廟宇學校古樸淡雅的感覺,找不到純淨自然的校園氛圍。歷史不能割裂,傳統需要繼承,文明在累積中才能更好發展。

期間有機會認識了更多的老師,溫文爾雅的李文淼老師,說話吐字特清晰的李寬祥老師,不苟言笑的唐勝全老師,溫和寬厚的張貴鎖老師……想起了電視劇《三國演義》里的那首尾曲:「眼前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歲月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雖然他們並非英雄,但燦爛的歷史星河裡總有一顆屬於他們,這正符合了毛爺爺那句話,創造歷史的是人民群眾而並非英雄,其實浩瀚的歷史星河只要我們用心閱讀,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芸芸眾生里平凡的每一位,他們都或明或亮在那裡發着光和熱! [1]

作者簡介

黨文禮,蒲城縣高級教師,熱愛文學,書法,音樂等藝術,發表小說散文言論多篇,獲國慶五十周年徵文優秀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