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易卜生戲劇四種

內容簡介

潘家洵 (1896~ )

中國翻譯家。易卜生等歐洲近代劇作家作品的譯者。江蘇蘇州人。1920年畢業刊北京大學西語系,1921~1926年留校任講師,1927~ 1929年在浙江農學院任副教授,1929~1938年在北京大學任副教授。抗戰期間,1938~1912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兼教授,1942~1946年任貴州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授。 1954年起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60年代以後因視力衰退,很少譯作。

潘家洵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即從事翻譯挪威易卜生、英國王爾德和蕭伯納等人的戲劇作品。1919年他先後翻譯了王爾德的《扇誤》(一譯《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群鬼》、蕭伯納的《華倫夫人之職業》,發表在北京大學《新潮》雜誌上。

潘家洵的主要譯作是易卜生的劇本。1921~192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潘譯《易卜生集》2卷,收有易卜生劇作5種。195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潘譯4卷《易卜生戲劇集》,收入劇本13種。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潘譯《易卜生戲劇四種》。

潘家洵所譯蕭伯納的《華倫夫人之職業》,最初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59年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蕭伯納戲劇集》。

中國在「五四」運動前即開始翻譯介紹易卜生的戲劇作品。易卜生的劇作對中國當年的社會解放運動和其後的新興話劇運動,都曾發生過很大影響。潘家洵所譯易卜生的15部劇本,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譯作雖自英文轉譯,但相當忠實,語言流暢、生動,意味深長,能熟練地運用話劇的語言,從而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使易卜生的作品能為中國廣大的讀者和觀眾所理解。

作者簡介

作者:易卜生:十九世紀挪威著名戲劇大師,開闢了現代戲劇的新紀元。他走過了從民族抒情詩人到」現代戲劇之父「的光輝道路,被世人譽為「世界戲劇史上的羅馬」和「偉大的問號」,在中國享有「中國話劇之父」的美稱。

使戲劇性、抒情性和那滲透了動作的「討論方式」結合起來,是易卜生戲劇「新技巧」的精華。

——愛爾蘭著名戲劇家:蕭伯納

譯者:潘家洵:中國著名的外國文學專家、翻譯家、教育家。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就開始翻譯易卜生等歐洲近代劇作家的作品,其譯作在中國讀者中影響巨大。1949年前歷任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貴州大學教授,1949年後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授。1954年起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原文摘錄

海爾茂:這話真荒唐!你就這麼把你最神聖的責任扔下不管了? 娜拉:你說什麼是我最神聖的責任? 海爾茂:那還用我說?你最神聖的責任是你對丈夫和兒女的責任。 娜拉:我還有別的同樣神聖的責任。 海爾茂:沒有的事!你說的是什麼責任? 娜拉:我說的是我對自己的責任。 海爾茂:別的不用說,首先你是一個老婆,一個母親。 娜拉:這些話現在我都不信了。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ー一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托伐,我知道大多數人贊成你的話,並且書本里也是這麼說的。可是從今以後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數人說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里說的話。什麼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羅冷 喔,我不願意提那些社會的渣滓。可是即使在那些地方的上等社會裡,情形又怎麼樣?到處都是猶疑彷徨的景象,人們心神不安定,社會秩序在動搖。瞧瞧家庭生活給破壞得成了什麼樣子!瞧瞧最基本的真理受到了多麼可恥的摧殘!

書評

剛好看完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就出現了「稜鏡門」事件。每當看到預言實現或者歷史重演時,總是覺得既驚訝又乏味。人對某事感覺新鮮,往往是因為沒有記憶。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民公敵》,現在居然還有人在爭論斯諾登是英雄還是叛徒?熱鬧是他們的,我還是來談易卜生。 不分時代國家,仁義道德總是人們在意和強調的,它和法律是社會鎖鏈的里外兩面。中國古代君王依靠的是儒術,而西方人主要靠宗教。人的本性有欲望和激情,而社會卻要維持穩定和繁榮,因而儒術和宗教往往有偽善一面。文學家都愛揭露或調侃這層偽善。反叛性是文學的道德。《西廂記》起來反抗封建禮教,流露出了真情和人性,於是不朽了。《紅樓夢》的批判更全面和深刻,但還是在呼籲婚姻自由的層面上。同時代的歌德已經在為婚外戀辯護了。他的《親和力》一出版,衛道士們立即發動猛攻。無獨有偶,易卜生的戲劇也因號召婦女不做禮教和男權的犧牲品,提倡婦女解放,而遭遇正人君子的圍攻。易卜生成為了人民公敵。他對此感到憤恨,用《人民公敵》來反擊敵人的進攻。 這是另一部不忍卒讀的作品,但不是無法承受人物的命運,而是難以面對殘酷的現實。現實只有阮籍式的佯醉能度過,哪能容許嵇康式的暴烈?作者突然澆滅我們的佯醉,看,「咱們這繁榮的社會整個兒建築在欺騙的基礎上」,「真理和自由最大的敵人就是那結實的多數派」,「現在群眾承認的真理是咱們祖父時代先鋒對擁護的真理」。這個「多數派」在中文裡有對應的詞,就是「鄉愿」。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李大釗說:「中國一部歷史,是鄉愿與大盜結合的記錄。大盜不結合鄉愿,作不成皇帝;鄉愿不結合大盜,作不成聖人。所以我說皇帝是大盜的代表,聖人是鄉愿的代表。」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斯多克芒醫生最終發現,真正有害於社會的不是老爺們,而是那見風使舵、媚俗趨時的鄉愿。真正導致真理被蒙蔽的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制,但真理往往又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以前讀魯迅,只覺得犀利和酣暢,現在讀到這些,只覺得陰冷和恐怖。體制的殘酷在變本加厲,《一九八四》能夠想象到的,沒有現代人做不到的。我看「稜鏡門」是樂觀的,斯諾登到底是跑出來了,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堅定的良知。他不是鄉愿。 人民文學版企鵝經典叢書每部書後都有專家導讀,大部分導讀都專業而精彩,只有這一部的慘不忍睹。初覺失望,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