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磚窯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明長城磚窯群[1]位於距秦皇島市區28公里的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村的長城腳下。已初步探明的磚窯有50餘座,窯形分為龍窯、馬蹄窯和牛角尖窯等。磚窯裡面大都保存着當時燒好的築長城用的大磚頭,據分析,這都是備用的長城磚窯藏,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磚窯。專家認為,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完好的明長城磚窯群出土,是長城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古長城的建設及其建築材料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
外貌
磚窯全部埋在板場峪西溝、板場峪東溝兩片面積達200畝的玉米地 下面,磚窯上面從上到下依次覆蓋着耕地熟土、粘土、焦土等三種土。窯形分為龍窯、馬蹄窯和牛角尖窯等,窯口直徑為3.5米至6米不等,窯深3.5米。裡面大都保存着當時燒好的築長城用的大磚頭,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其中碼滿磚的有24座窯,每座窯里碼磚20層,存磚5000多塊。據郝三進等專家分析,這都是備用的長城磚窯藏,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磚窯。 專家稱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完好的明長城磚窯群出土,是長城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古長城的建設及其建築材料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
發現
這個罕見的明長城磚窯群,是由秦皇島市文物專家指揮當地村民於2002年冬天經過近兩個月的試探性發掘而發現的。磚窯群位於秦皇島市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場峪村的長城腳下,距離秦皇島市區僅有28公里。現已探明的磚窯達66座,原來全部埋在板場峪西溝、板場峪東溝兩片面積達200畝的玉米地下面,磚窯上面從上到下依次覆蓋着耕地熟土、粘土、焦土等三種土。窯形分為龍窯、馬蹄窯和牛角尖窯等,窯口直徑為3.5米至6米不等,窯深3.5米。裡面大都保存着當時燒好的築長城用的大磚頭,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其中碼滿磚的有24座窯,每座窯里碼磚20層,存磚5000餘塊。據專家分析,這都是備用的長城磚窯藏,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磚窯。 與明長城磚窯群同時發現的,還有石雷70枚,石炮5門,鐵銃3支,以及6座明代石灰窯、10多座煉鐵爐。還發現了一孔深約200多米的岩洞,洞中已挖掘出動物化石50多公斤。
挖掘
經過河北省和秦皇島市明長城磚窯考古隊20天的發掘,2002年秋發現的 秦皇島明長城磚窯群逐漸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 文物專家根據古磚窯的發掘情況描繪了500多年前長城磚窯燒磚的場景:窯工把做好的近2000塊土坯置入直徑4.5米、深4.2米的磚窯後封閉磚窯,開始燒制,窯內的溫度高達800攝氏度,燒窯的周期大約4至5天,燒窯的過程中還要逐個堵住不同方向的煙道,直至每個煙道的頂部呈現出紅色。最後,窯工還要從窯頂淋水,使滿窯的磚從紅色變成青色。 在秦皇島撫寧縣板廠峪村發現的明長城磚窯群,共發現存有長城磚的磚窯66座,國家文物局已將其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出土明長城磚窯群的板場峪村,是「萬里長城第一關」山海關附近的一段十分重要的長城關隘,其村北險峰上橫亘着3.5公里長的保存比較完好的明長城。據《臨榆縣誌》記載,這段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後,派中軍門譚綸再次重修,在石築長城的基礎上加磚修復,並增修磚質敵樓50座。數百年來,一直傳說這一帶埋有大量明長城磚窯,但一直沒有發現。
開放
明長城磚窯群坐落在距秦皇島市區28公里的撫寧縣板場峪村長城腳下,於2002年冬被發現並開始發掘出土,目前已探明有66座磚窯和灰窯。據考證,這一帶在明代屬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明隆慶、萬曆年間,戚繼光等將領曾對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明早期石築夯土長城進行加磚重修,這些磚窯就是為滿足當時大量用磚的需要而成批修建的。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完好的長城磚窯群的發現,對研究明長城的建築形制及建築材料具有科學價值,被長城學家稱為長城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重大發現。 首批開放的明長城磚窯是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已經完成考古發掘的2號、4號兩座磚窯。兩座磚窯結構基本相同,由窯門、窯室、工作面三部分組成,其中窯室又有火膛、窯床、煙孔、煙囪、窯身、窯壁和窯口等構造。窯門形制完整,均為半圓形券門,用青磚砌成。除窯頂被揭開外,兩座磚窯遺址完全呈現出土時的情形:2號窯內,滿窯400多年前燒制好的長城磚一層層錯落着碼放如初,共有17層1700多塊,4號窯底部存有少量豎放的長城磚。每塊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9厘米,重約10.5公斤。河北省秦皇島市境內的明長城磚窯群遺址近日部分向遊人開放,先睹為快的遊客不禁讚嘆400多年前先人高超的燒磚工藝。
價值
著名長城專家、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認為,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完好的明長城磚窯群出土,是震驚中外的長城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古長城的建設及其建築材料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 明長城磚窯群200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窯」一般沿着一面山坡呈線形排開,窯室之間有隔牆、煙道,熱效力高,是一種節能型的窯,燒制周期短,焙燒技術最高。「龍窯」作為一種成熟技術,在宋代就出現在陶器、瓷器的燒制上,但在磚瓦的燒制上這項技術一直未發現被採用,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如果在板場峪發現「龍窯」,那麼這個發現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意義。這裡煤炭資源豐富,如能發現用煤作燃料燒制長城磚,即一層煤一層磚,這也必將是建築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發現。古代有窯的地方往往有井,考古人員在挖掘磚窯的同時會注意古井的發現。
燒窯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歷史上一項很重要的生產技術。因此,這樣大規模的、保存完好的明長城磚窯群出土,不僅對研究古長城的建築及建築材料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對研究中國古代生產技術的發展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