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徵君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徵君碑全名「攝山棲霞寺明徵君之碑」,建於唐朝上元三年(676年),是明崇儼為紀念其五世祖明僧紹向唐高宗求得的御碑,現立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寺山門前西側的碑亭內。

明僧紹是南朝名士,隱居於建康攝山(今南京市棲霞山),舍家宅創建了棲霞寺。他多次受朝廷徵召而不應,世稱「征君」、「隱君」。明僧紹的五世孫明崇儼是唐高宗寵臣,為紀念先祖向高宗求立此碑。高宗親自起草碑文,高正臣行書書寫,王知敬篆書碑額。明徵君碑製作精美、保存完好,是中國僅存的數塊唐代行書碑之一。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與棲霞寺千佛崖石窟一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基本內容

明僧紹,字承烈,山東人。劉宋時歷任征直郎、參軍、正員外郎等,人皆稱其為"征君"。南齊時隱居,後舍宅為寺,稱棲霞寺。碑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攝山棲霞寺明徵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書法家高正臣書,王知敬篆額。碑陰面刻有高宗親筆"棲霞"2字,筆勢雄健,神采奕奕。碑文33行,行74字,全文2376字,書體為行書,通篇四六韻文,後用10首銘詞結束。碑高2.74米,寬1.31米,厚0.36米。經地質專家確認,碑材采自棲霞山,是棲霞組灰岩石,又系動物化石。碑表面梅花狀斑紋均是2.8億年前生長於淺海中的動物海百合莖化石與中國孔珊瑚化石,有22000多個。明徵君碑是南京地區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為化石標本也是全國罕見。

【碑文節錄】永明元年,又徵為國子博士。徵君隱居求志,義越於由光;不降凝心,跡高於園綺。鑿壞貞遁,漱石忘歸,鶴版載臨,豹姿逾遠。俄有法師僧辯,承風景慕,翼徒振錫,翻然戾止。法師業隆三藏,道邁四依,戒行堅明,律軌嚴淨。欣然一遇,葉契千齡,子琴為莫逆之交,溫雪豈容聲之友[2]

視頻

明徵君碑 相關視頻

實拍南京棲霞山 棲霞寺 屹立千年不到的南唐孤塔 舍利塔
南京棲霞寺驚現神秘佛窟 記者探尋石佛尊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