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察秋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近義詞 :洞若觀火 知己知彼 英明神武

反義詞 :浮光掠影 不知所以 愚昧無知

出 處 :《孟子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明察秋毫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míng chá qiū háo,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事物。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視力很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齊桓晉文之事》。

原文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1]

譯文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不知道自己是出於什麼想法。先生您說的這些,對於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啊!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麼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那麼,大王您相信嗎?」

(齊宣王)說:「不相信。」

(孟子說:)「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麼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幹。」

典故

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先後稱霸,統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幾百年後,戰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因此他向孟子請教。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嗎?」

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

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鍾鑄成,準備殺牛祭鍾,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一天下。問題不在於您能不能,而在於您干不干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這種話嗎?」

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

孟子緊接着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於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乾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幹!"

視頻

小品一家人:老師明察秋毫,哪個學生的小動作她都看在眼裡

參考資料

  1. 齊桓晉文之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