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昆陽行》是一首明朝古詩,在中華古詩詞源遠流長中,明朝是一個重要的時期,理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傳播。理學,作為儒學的一種形式,對明朝的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詩歌的內容上,也影響了詩歌的形式和風格[1]。
“ |
策馬從北來,南涉沙河渡。 登岸得平原,極目風景暮。 暮天落葉何縱橫,翻翻亂觸馬足鳴。 蒼山無數昔人遠,前瞻忽及昆陽城。 城南滍水流城郭,英雄事業猶如昨。 白水真人在側微,謹厚伊豈常情度。 是時炎運寒如灰,五威使者車奔雷。 慘慘三精雲霧塞,蕭蕭九縣飆風回。 真人一怒奮神武,手握赤符興義旅。 昆陽大戰開天功,烏合如林散何許。 吾想當日嚴殺多,洗兵雷雨何滂沱。 滍川倒流虎豹伏,亂麻屍積山嵯峨。 自爾威聲震天地,凶魁惡黨魂飄逝。 夏後周宣果再興,成功磊落光前世。 悠悠此事千餘年,至今父老猶相傳。 我來正值太平日,戰地盡作桑麻田。 生平遊覽好奇特,徘徊弔古中腸熱。 舉鞭一笑寒天高,萬里關河坐超越。 |
” |
— [明代]薛瑄 |
理學對明朝詩歌內容的影響
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
在明朝,理學被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來看待,它要求人們遵守封建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因此,許多明朝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反映了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將詩歌作為某種社會意識的傳聲筒。例如,一些明朝詩人通過詩歌來宣揚理學思想,強調忠孝節義等傳統價值觀。
個人修養與道德實踐
理學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實踐,認為只有通過內心的修煉,才能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這種思想在明朝詩歌中得到了體現,許多詩人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了對個人修養和道德實踐的關注。
明朝詩歌中的理學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影響了詩歌的內容、形式和風格,也影響了詩人的創作思想和審美觀念。理學作為明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