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高力士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高力士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馮。少閹,與同類金剛二人,聖曆元年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入宮。則天嘉其黠惠,總角修整,令給事左右。後因小過,撻而逐之。內官高延福收為假子,延福出自武三思家,力士遂往來三思第。歲余,則天復召入禁中,隸司宮台,廩食之。長六尺五寸,性謹密,能傳詔敕,授宮闈丞。 景龍中,玄宗在藩,力士傾心奉之,接以恩顧。及唐隆平內難升儲位奏力士屬內坊日侍左右擢授朝散大夫內給事。先天中,預誅蕭、岑等功,超拜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同正員。開元初,加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

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玄宗常曰:「力士當上,我寢則穩。」故常止於宮中,稀出外宅。若附會者,想望風彩,以冀吹噓,竭肝膽者多矣。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因之而取將相高位,其餘職不可勝紀。肅宗在春宮,呼為「二兄」,諸王、公主皆呼「阿翁」,駙馬輩呼為「爺」。力士於寢殿側簾帷中休息,殿側亦有一院,中有修功德處,雕瑩璀璨,窮極精妙。力士謹慎無大過,然自宇文融已下,用權相噬,以紊朝綱,皆力士之由。又與時消息,觀其勢候,雖至親愛,臨覆敗皆不之救。

上元元年八月,上皇移居西內甘露殿。力士與內官王承恩、魏悅等,因侍上皇登長慶樓,為李輔國所構,配流黔中道。力士至巫州,地多薺而不食,因感傷而詠之曰:「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寶應元年三月,會赦歸,至郎州,遇流人言京國事,始知上皇厭代,力士北望號慟,嘔血而卒。代宗以其耆宿,保護先朝,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譯文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馮。年幼時被閹割,和與他情況相同的名叫金剛的人,在聖曆元年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獻入宮。武則天讚美他聰慧機敏,年幼儀美,讓他在身邊侍奉。後來因為犯了小的過錯,被鞭打後驅逐出去。宦官高延福收(他)為養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於是也往返於武三思的住宅。一年多後,武則天又(把高力士)召入宮中,隸屬司宮台,官府供給他糧食。高力士身長六尺五寸,天性謹慎周密,能夠傳達詔令,(武則天)任命他為宮闈丞。

景龍年間,玄宗當藩王時,高力士盡心侍奉他,便獲恩寵相待。等到唐隆年間平定內部的兵亂,(玄宗)升為太子,奏請高力士歸屬內坊,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先天年間,參與剷除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提拔為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同正員。開元初年,加授右監門衛將軍,掌管內侍省事務。

每有四方進呈上奏文書表章,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後進奉給皇上,小事情(高力士)就自己決定了。玄宗常說:「高力士當值,我睡覺就安穩。」因而(高力士)常居住在宮中,很少出居在外宅。至於依附他的,想藉助其聲威名望的,希望得到他(在君王面前)吹捧的,為他竭盡肝膽的人很多。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皆通過他而獲將相高位,其餘官職獲得者則多不勝數。肅宗在東宮時,稱其為「二兄」,各位王公、公主都稱呼(他)為「阿翁」,駙馬們稱(他)為「爺」。高力士在寢殿旁的簾帷中休息,殿側有一個院子,其中有修煉功德之處,裝飾得華麗奪目,極盡美觀精妙。高力士細心謹慎沒有大過錯,然而從宇文融以下諸人,利用權力互相傾軋,以至擾亂朝廷法紀,都與高力士薦引有關。再者(高力士)善於隨着時勢的變化而進退,觀察形勢徵兆,即使是最親近喜愛之人,面臨傾覆敗亡都不援助。

上元元年八月,玄宗移居西內甘露殿。高力士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因隨侍玄宗登上長慶樓,被李輔國設計陷害,流放黔中道。高力士行至巫州,見地里薺菜很多卻沒有人食用,因感傷而詠詩道:「東西兩京按斤賣,五溪遍地無人采。夷夏風俗雖不同,薺菜味道終不改。」

寶應元年三月,遇大赦返回,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談論京城事,才知玄宗已去世,高力士望着北方大聲痛哭,吐血而死。代宗因他是年高而素有德望的人,曾護衛先朝玄宗皇帝,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