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鄭善果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鄭善果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鄭善果,鄭州滎澤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誠,周大將軍、開封縣公。大象初,討尉遲迥,力戰遇害。善果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詔令襲其官爵。家人以其嬰孺,弗之告也。

隋開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業中,累轉魯郡太守。善果篤慎,事親至孝。母崔氏,賢明曉於政道,每善果理務,崔氏嘗於閣內聽之。若處事不允,母則不與之言,善果伏於床前,終日不敢食。崔氏謂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繼父之心。自童子承襲茅土,今位至方伯,豈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內則墜爾家風,或亡官爵;外則虧天子之法。吾寡婦也有慈無威使汝不知教訓以負清忠之業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勵己為清吏,所在有政績,百姓懷之。

及朝京師,煬帝以其居官儉約,蒞政嚴明,與武威太守樊子蓋者為天下第一。從幸江都。宇文化及弒逆,署為民部尚書,隨化及至遼城。

淮安王神通圍化及,善果為化及守御督戰,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還,竇建德進軍克之。建德將王琮獲善果,誚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為弒君之賊殉命苦戰而傷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殺,偽中書令宋正本馳往救止之。乃奔相州。神通送於京師,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善果在東宮,數進忠言,多所匡諫。未幾,檢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績。尋坐事免。及山東平,持節為招撫大使,坐選舉不平除名。後歷禮部、刑部二尚書。貞觀元年,出為岐州刺史,復以公事免。三年,起為江州刺史,卒。

譯文

鄭善果是鄭州滎澤人也。祖父鄭孝穆,官至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親鄭誠,曾做過北周大將軍、開封縣公。大象初年,討伐尉遲迥,拼力征戰遇害身亡。善果剛剛九歲,因為父親是為朝廷的事情戰死的,所以朝廷下令讓他繼承父親的爵位為開封縣公。家人因為他還是小孩子,沒有告訴他這件事,等到被冊封的時候他不停地捶胸頓足,哀痛之極。圍觀的人沒有不流淚的。

隋朝開皇初年,又被升任武德郡公,擔任沂州刺史。大業年間,多次調任做魯郡太守。鄭善果忠誠謹慎,侍奉母親非常孝順。他的母親崔氏為人賢明,懂得處理地方事務的方法。善果每次處理政務,她都在官署旁邊的小門裡偷聽。如果聽到鄭善果剖析判斷的合乎情理,善果回來後母親就很高興;假若處理的不公平,她就不和兒子說話,善果就趴在母親床前,一天都不敢吃飯。

崔氏對他說:「我不是生你的氣,而是感到愧對你們鄭家罷了。你的父親為官廉潔謹慎,不曾有過私心,以身殉國,繼之以死。我也希望你符合這種心志。你幼年時候就承襲了你父親分封的土地,如今官位做到刺史和太守,難道這是你自身的功勞所能達到的嗎?你不想想這事,卻常常隨便發怒。對內敗壞了你們家的家風,甚至或失去公爵爵位,對外則損害了天下的法則而自取罪過。我只是一個寡婦罷了,只有慈愛卻沒有威嚴,使你不知道教導訓戒,怎麼可以擔負忠臣留下的事業呢?我死了以後又有什麼面目在地下去見你的父親呢?」善果從此就勉勵自己去做清官,所在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績,老百姓都懷念他。

等到他到京城朝見皇帝時,煬帝認為他為官有節制,掌管政事嚴肅公正、賞罰分明,與武威太守樊子蓋在官吏考核中,並列第一,隋煬帝賞賜他黃金百兩、物品千段。升任大理卿。後突厥在雁門圍困煬帝,圍解後,因為防守、防禦的功勞,授右光祿大夫。跟從煬帝游江都。等到宇文化及殺害煬帝的時候,讓他代理民部尚書,跟隨宇文化及等到遼城。

淮安王李神通圍困宇文化及,善果替化及防守防禦督促戰事,被流矢射傷。等到神通退兵回去,竇建德帶領軍隊打敗了善果。建德的將領王琮抓獲善果,譏笑他說:「你是隋朝的大臣,可自從您的母親去世之後你的清廉的名聲就日益衰減,而且你又是忠臣的後代,為什麼要替殺害國君的賊子拚死苦戰還受這樣的重傷呢?」善果深感羞愧汗顏,想自殺,偽中書令宋正本前往阻止救下了他。但建德沒有對他以禮相待,於是逃到了相州。淮安王李神通將他送到京城,唐高祖對待他非常厚愛。任命他為太子左庶子。

善果在東宮任職,多次向太子進獻忠言,大多都是匡正諫諍的言語。不久,升任檢校大理卿,兼任民部尚書。端正自己,奉公守法,政績顯著。不久因公事過失被免官。等到山東平定,做了持節招撫大使,因為選舉不公平的罪名被除名。後來歷任禮部、刑部二尚書。貞觀元年,出京任岐州刺史,又因為公事免職。貞觀三年,被起用做江州刺史一直到死。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