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蕭德言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蕭德言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蕭德言,雍州長安人,齊尚書左僕射思話玄孫也。本蘭陵人,陳亡,徙關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書。父引,陳吏部侍郎。並有名於時。德言博涉經史,尤精《春秋左氏傳》,好屬文。貞觀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

德言晚年尤篤志於學,自晝達夜,略無休倦。每欲開《五經》,必束帶盥濯,危坐對之。妻子候間請曰:「終日如是,無乃勞乎?」德言曰:「敬先聖之言,豈憚如此!」時高宗為晉王,詔德言授經講業。及升春宮,仍兼侍讀。尋以年老,請致仕,太宗不許。又遺之書曰:

「朕歷觀前代,詳覽儒林,至於顏、閔之才,不終其壽;游、夏之德,不逮其學。惟卿幼挺珪璋,早標美譽。下帷閉戶,包括《六經》;映雪聚螢,牢籠百氏。自隋季版盪闍序無聞儒道墜泥塗《詩》《書》填坑穽眷言墳典每用傷懷頃年已來天下無事方欲建禮作樂偃武修文。卿年齒已衰,教將何恃!所冀才德猶茂,臥振高風,使濟南伏生,重在於茲日;關西孔子,故顯於當今。令問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尋賜爵封陽縣侯。十七年,拜秘書少監。兩宮禮賜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請致仕,許之。高宗嗣位,以師傅恩,加銀青光祿大夫。永徽五年,卒於家,年九十七。高宗為之輟朝,贈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譯文

蕭德言是雍州長安人,是已故齊朝尚書、左僕射蕭思話的玄孫。原本是蘭陵縣人,陳朝滅亡後,全家遷到關中。他的祖父蕭介,是梁朝的侍中、都官尚書。他的父親蕭引,是陳朝的吏部侍郎。都在當時很有名望。蕭德言廣泛地涉獵經史典籍,尤其精通《春秋左氏傳》,喜歡寫文章。貞觀年間,被授予著作郎之職,兼任弘文館學士。

蕭德言晚年尤其專心於學問,從白天到夜裡,毫無休息倦怠的意思。每當想打開《五經》閱讀學習,一定要整飭衣服,沐浴更衣,端坐於前才可對書而讀。妻子和子女趁空閒時問他:「您整天像這樣,恐怕會很辛苦吧?」蕭德言說:「尊敬先聖的言論學說,難道能怕這樣麻煩嗎!」當時高宗做晉王,下詔命蕭德言講授經業。等到(高宗)升任太子,蕭德言仍然兼任侍讀。不久因為年老,請求退職,太宗不答應。又給他寫信說:

朕遍觀前代之事,詳覽儒林之士,達到顏淵、閔子騫的才能的人,不能長壽;達到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德行的人,學問又有所不及。只有您幼年及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獲得美譽。閉門苦讀,囊括了《六經》典籍;勤苦攻讀,包羅了百家學說。自從隋朝末年社會動亂以來,學校不再聞名,儒道學說跌至低谷,《詩》《書》典籍被扔棄。回顧古代的典籍,常常因此而傷懷。每用傷懷。近年以來,天下無事,朕正想建立禮樂制度,偃武修文。您年齡已老,文教工作要靠誰來做呢!朕希望您還才德正盛,高臥即能使高尚的風氣振興,使濟南的伏生,重生在今日;使「關西的孔子」楊震,依然能在當今顯揚盛名。你有如此美好的聲名和威望,多麼美好啊!想到您已經疲憊衰老,我還能有什麼話可說呢!

不久賜爵封為陽縣侯。貞觀十七年,被授予秘書少監之職。兩宮的禮遇和賞賜非常豐厚。貞觀二十三年,多次上書請求辭職歸養,得到批准。唐高宗繼位,因為老師的恩情,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永徽五年,逝世於家中,享年97歲。高宗為此停止上朝,追贈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