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蘇弁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蘇弁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蘇弁,字元容,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良嗣,天后朝宰相,國史有傳。弁少有文學,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奉天主簿。朱泚之亂,德宗倉卒出幸,縣令杜正元上府計事;聞大駕至,官吏惶恐,皆欲奔竄山谷。弁諭之旦君上避狄臣下當伏難死節昔肅宗幸靈或至新平安定二太守皆潛遁帝命斬之以徇諸君知其事乎眾心乃安。及車駕至,迎扈儲備無闕。德宗嘉之,就加試大理司直。賊平,拜監察御史,歷三院,累轉倉部郎中。仍判度支案。裴延齡卒,德宗聞其才,特開延英,面賜金紫。授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仍命立於正郎之首。副知之號,自弁始也。

承延齡之後,以寬簡代煩虐,人甚稱之。遷戶部侍郎,依前判度支,改太子詹事。弁初入朝,班位失序,殿中侍御史鄒儒立對仗彈之。弁於金吾待罪數刻,特釋放。舊制,太子詹事班次太常、宗正卿已下。貞元三年,御史中丞竇參敘定班,移詹事在河南、太原尹之下。弁乃引舊班制立。台官詰之,仍紿云:「自已白宰相,請依舊。」故為儒立彈之。旋坐給長武城軍糧朽敗,貶河州司戶參軍。當德宗時,朝臣受譴,少蒙再錄,至晚年尤甚。唯弁與韓皋得起為刺史,授滁州,轉杭州。弁與兄冕、袞,皆以友弟、儒學稱。冕,纘國朝政事,撰《會要》四十卷,行於時。弁聚書至二萬卷,冕皆手自刊校,至今言蘇氏書,次於集賢秘閣焉。貞元二十一年,卒於家。袞自贊善大夫貶永州司戶參軍,:「蘇袞貶官,本緣弟連坐。矜其年暮,加以疾患,宜令所在勒回,任歸私第。」袞年且七十,兩目無見已逾年。以弁之故,竟未停官。及貶,上聞之哀憫,故許還家。尋卒。

譯文

蘇弁,字元容,是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蘇良嗣,在武后朝中任宰相,國史中有傳。蘇弁年輕時有文才,考中進士被授予授秘書省正字一職,轉任奉天主簿。朱泚之亂時,德宗倉卒 出逃,縣令杜正元正在府上議事,聽說大駕來到,官吏們感到惶恐,都想奔竄到山谷中去。 蘇弁勸諭他們說:「君主躲避敵人,臣子應當受難死節。過去肅宗到靈武,到了新平、安定, 兩地太守都已潛逃,肅宗命令斬首示眾,大家知道那件事嗎子」眾人的情緒才安定下來。當 車駕到來,迎接招待沒有缺失。德宗很讚賞他,就地加任大理司直。

賊人被平定後,被拜授 為監察御史,歷任三院,幾次轉任至倉部郎中。仍舊判理度支案。裴延齡去世,德宗聽說蘇 弁的才華,特地打開延英殿,當面賜給他金紫。授任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還命令立在正 郎官之首。副知度支事的稱號,是從蘇弁開始的。他在接替裴延齡後,用寬和簡潔代替繁瑣 暴虐,人們很稱讚他。升任戶部侍郎,依舊判理度支,改任太子詹事。蘇弁剛入朝時,班位 不合順序,殿申侍御史鄒儒立對着儀使彈劾他。蘇弁在金吾下等待判罪數刻之久,被特准釋 放)按照舊制,太子詹事在班列中的位次在太常、宗正卿以下。貞元三年,御史中丞竇參按 等級排定班次,將詹事移到河南、太原尹之下。蘇弁仍按照舊班次站立。台官責問他,蘇弁 仍欺騙說:「我自己已經告訴宰相了,請依照舊制。」因此被鄒儒立彈劾。不久因供給長武城 的軍糧朽壞的罪名,被貶為河州司戶參軍。

在德宗時,朝臣受到貶謫,很少能再蒙錄用,到 他晚年尤為過分。只有蘇弁和韓皋得以被重新起用為刺史,授任滁州刺史,轉任杭州刺史。 蘇弁和兄長蘇冕、蘇袞,都以兄弟互相友愛和有儒學著稱。蘇冕匯集國朝政事。撰寫《會要》 四十卷,流行於世。蘇弁聚書達兩萬卷,蘇冕都親手加以刊校,至今流傳蘇氏的藏書,僅次 於集賢秘閣的藏書。貞元二十一年,蘇冕在家中去世。蘇袞從贊善天夫被貶為永州司戶參軍, (皇帝)下敕令說:「蘇袞被貶官,本來因為他的弟弟犯罪連坐所致。(朕)憐憫他年老,加以患病,應該讓他從所在之地返回,聽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蘇袞年近七十,雙目失明已經一年多,因為蘇弁的緣故,最終沒有停官。當被貶後,皇帝聞訊憐憫他,因此允許他返回家中,不就去世。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