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王雄誕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王雄誕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王雄誕者,曹州濟陰人。初,(杜)伏威之起也,用其計,屢有克獲,署為驃騎將軍。伏威後率眾渡淮,與海陵賊李子通合。後子通惡伏威雄武,使騎襲之,伏威被重創墮馬,雄誕負之,逃於葭蘆中。伏威復招集餘黨,攻劫郡縣,隋將來整又擊破之。其部將西門君儀妻王氏勇決多力,負伏威而走,雄誕率麾下壯士十餘人衛護。隋軍追至,雄誕輒還御之,身被數槍,勇氣彌厲,竟脫伏威。

後伏威令輔公柘擊李子通於江都,使雄誕與闞棱為副,戰於溧水,子通大敗。公柘乘勝追之,卻為子通所破,軍士皆堅壁不敢出。雄誕謂公柘曰:「子通軍無營壘,且狃於初勝而不設備,若擊之,必克。」公柘不從。雄誕以其私屬數百人銜枚夜擊之,因順風縱火,予通大敗,走渡太湖,復破沈法興,居其地。高祖聞伏威據有吳、楚,遣使諭之。雄誕率眾討之,子通以精兵守獨松嶺,雄誕遣其部將陳當率千餘人,出其不意,乘高據險,多張旗幟,夜則縛炬火於樹上,布滿山澤間。子通大懼,燒營而走,保於杭州。雄誕追擊敗之,擒子通於陣,送於京師。

歙州首領汪華,隋末據本郡稱王十餘年,雄誕回軍擊之。華出新安洞口以拒雄誕,甲兵甚銳。雄誕伏精兵于山谷間,率贏弱數千人當之,戰才合,偽退歸本營。華攻之不能克,會日暮欲還,雄誕伏兵已據其洞口,華不得入,窘急面縛而降。蘇州賊帥聞人遂安據崑山縣而無所屬,伏威又命雄誕攻之。雄誕以崑山險隘,難以力勝,遂單騎詣其城下,陳國威靈,示以禍福,遂安感悅,率諸將出降。以前後功授歙州總管,封宜春郡公。

伏威之入朝也,公柘將為逆,奪雄誕兵,拘之別室,遣西門君儀諭以反計,雄誕日:「當今方太平,吳王又在京輦,國家威靈,無遠不被,公何得為族滅事耶!雄誕有死而已,不敢聞命。」公柘知不可屈,遂縊殺之。

譯文

王雄誕,曹州濟陰人。當初,杜伏威起事時,用了他的計策,接連攻克獲勝,任用為驃騎將軍。杜伏威後來率兵眾渡淮河,和海陵盜賊李子通會合。後來李子通憎恨杜伏成勇猛有力,派騎兵襲擊他,杜伏威身受重傷落下馬,王雄誕背着他,逃到蘆葦叢中。牡伏威再次召集剩餘的同夥,攻打並劫掠郡縣,隋將來整不打敗了他。他的部將西門君儀的妻子王氏勇敢果斷力氣大,背着杜伏威逃走,王雄誕率領部下勇士十多人護衛。隋軍追上,王雄誕就回頭抵禦,身上中了數搶,勇氣更大,終於使杜伏威逃脫。

後來杜伏威命令輔公祏在江都攻打李子通,以王雄誕和闞稜做副手,在深水交戰,李子通大敗。輔公祏乘勝追擊,卻被李子通打敗,軍士都堅守堡壘不敢出來。王雄誕對輔公祏說:「李子通軍隊沒有營壘,並且慣於在剛打了勝仗後不作防備,如果攻打,必定能勝。」輔公祏不聽。王雄誕帶着他的家丁數百人口銜木片夜晚偷襲,趁着順風放火,李子通大敗,逃跑渡過太湖,又攻破了沈法興,占有了他的地盤。高祖聽說杜伏威占據了吳、楚,派使節曉諭勸說他。主雄誕率兵眾繼續討伐,李子通派精銳士兵守衛獨松嶺,王雄誕派遣手下將領陳當率領一千多人,出其不意,登高據險,多多張掛旗幟,夜晚則將火炬綁在樹上,布滿山林湖澤之間。李子通見後非常驚異害怕,燒掉營壘逃走,退保杭州。,王雄誕追擊並打敗他,在陣地活捉了李子通,送到京城。

歙州首領汪華,在隋末占據本郡自稱君王十多年,王雄誕回軍襲擊他。汪華從新安洞口出兵來抵抗王雄誕,士兵非常勇猛。王雄誕將精銳士兵埋伏在山谷中,親率一千多老弱抵擋,戰鬥剛開始,就假裝敗退回本營。汪華進攻沒有攻下,正趕上天晚要返回,王雄誕的伏兵已經占領了他的洞口,汪華走投無路,反綁自己投降了。蘇州賊帥聞人遂安占據崑山縣,但沒有歸屬任何人,杜伏威又命令王雄誕攻打他。王雄誕認為崑山險阻,很難用兵力取勝,就一個人騎馬到他的城下,陳述國家的聲威,曉以禍福,聞人遂安被感動得心悅誠服。率領備將領出來投降。王雄誕因先後立功任歙州總管,封為宜春郡公。

杜伏威入朝的時候,輔公祏準備反叛,奪取了雄誕的兵權,把他拘禁起來,派西門君儀告訴他反叛的計劃,王雄誕說:「現在剛太平,吳王又在京城,國家的聲威,再遠也能覆蓋;您怎能做滅族的事呢!我王雄誕一死而已,不敢從命。」輔公祏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勒死了他。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