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柳公權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柳公權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公權字誠懸。幼嗜學,十二能為辭賦。元和初,進士擢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夏州,闢為掌書記。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見,謂公權曰:「我於佛寺見卿筆跡,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歷穆、敬、文三朝,侍書中禁。公綽在太原致書於宰相李宗閔雲家弟苦心辭藝先朝以侍書見用頗偕工祝心實恥之乞換一散秩乃遷右司郎中。文宗思之,復召侍書,遷諫議大夫。俄改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便殿對六學士,語及漢文恭儉,帝舉袂曰:「此澣濯者三矣。」

學士皆贊詠帝之儉德,唯公權無言,帝留而問之,對曰:「人主當進賢良,退不肖,納諫諍,明賞罰。服澣濯之衣,乃小節耳。」時周墀同對,為之股慄,公權辭氣不可奪。帝謂之曰:「極知舍人不合作諫議,以卿言事有諍臣風彩,卻授卿諫議大夫。」開成三年,轉工部侍郎。嘗入對,上謂曰:「近日外議如何?」公權對曰:「自郭旼授邠寧,物議頗有臧否。」帝曰:「旼,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無過,自金吾大將授邠寧小鎮,何事議論耶?」公權曰:「以旼勛德,除鎮攸宜。人情論議者,言旼進二女入宮,致此除拜,此信乎?」帝曰:「二女入宮參太后,非獻也。」公權曰:「瓜李之嫌,何以戶曉?」因引王珪諫太宗出廬江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內使張日華送二女還旼。公權忠言匡益,皆此類也。

譯文

柳公權字誠懸。從小就喜歡學習,十二歲就能寫作辭賦。元和初年,考中進士,出仕做了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守夏州,徵用他做掌書記。唐穆宗即位,柳公權入朝上奏政事,穆宗召見時,對柳公權說:「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筆跡,想念了很久。」當天就封他為右拾遺,充任翰林侍書學士,後又升為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唐穆宗不務政事,曾經問柳公權用筆怎麼樣才能盡善盡美,柳公權回答說:「用筆全在於用心,心正筆法就正了。」皇帝臉色一變,知道柳公權是在借用筆的道理進行勸諫。

柳公權經歷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宮中擔任侍書之職。他的哥哥柳公綽在太原任職,寫信給宰相李宗閔說:「我的弟弟苦心鑽研文章和書法,先朝任用他為侍書,這種職務和占卜小吏沒有什麼區別,我內心實在以此為恥,請給他調換一個閒散職位。」於是升任右司郎中。文宗思念他,又召他為侍書,升任諫議大夫。不久又改為中書舍人,充任翰林書詔學士。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見六位學士,說起漢文帝的恭謹儉約,文宗舉起自己的衣袖說:「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

學士們都紛紛頌揚皇帝節儉的品德,只有柳公權沒說話,皇帝留下他詢問原因,他回答說:「君主應該起用賢良的人才,貶退不賢之人,採納諫言,賞罰嚴明。至於穿洗過的衣服,那只不過是小節罷了。」當時周墀一同答對,替他感到害怕,柳公權語言的氣勢卻沒有改變。皇帝對柳公權說:「我一直以為舍人不適合做諫議,因你論事有諫臣的風度,回頭就封你做諫議大夫吧。」開成三年,柳公權調任工部侍郎。柳公權曾入朝答對,皇上對他說:「近來外邊在議論些什麼?」柳公權回答說:「自從郭旼被任命為邠寧節度使,輿論頗有褒貶之辭。」

皇上說:「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小叔叔,在職位上也沒有過錯,從金吾大將去做小小的邠寧節度使,有什麼事可議論的呢?」柳公權說:「憑郭旼的功績和品德,任命為節度使是合適的。人們的議論,是說郭旼把兩個女兒獻入宮中,因此才得到這一官職,這是真的嗎?」皇上說:「他的兩個女兒進宮是來看望太后的,不是進獻。」柳公權說:「這種瓜田李下的嫌疑,怎能讓家家戶戶都知道呢?」他趁機舉王珪勸太宗送廬江王妃出宮的先例(來說明利害),皇上立即派南內使張日華把郭旼的兩個女兒送回郭旼家。柳公權忠正直言匡正補益,大都和此事類似。[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