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李憕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舊唐書·李憕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李憕,太原文水人。早聰敏,以明經舉,開元初為咸陽尉。張說為并州長史、天兵軍大使,引憕常在幕下。九年,入為相,憕又為長安尉。屬宇文融為御史,括田戶,奏憕為判官,攝監察御史,分路檢察,以課並遷監察御史。憕歷兵、吏部郎中。憕有吏干,明於几案,甚有當官之稱。
二十八年,為河南少尹。時蕭炅為尹,依倚權貴,蒞事多不法。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賴又道士孫甑生以左道求進托以修功德往來嵩山求請無度憕必挫之。炅及甑生患之,而構於朝廷。天寶初,出為清河太守。十一載,累轉河東太守、本道採訪。謁於行在所,改尚書右丞、京兆尹。十四載,轉光祿卿、東京留守,判尚書省事。
其載十一月,安祿山反於范陽,人心震懼。玄宗遣安西節度封常清兼御史大夫為將,召募於東京以御之。憕與留台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珣,綏輯將士,完繕城郭,遏其侵逼。遷憕禮部尚書,依前留守。自逆徒發范陽,至渡河,令嚴,覘候計絕。及渡河,陷陳留、滎陽二郡,殺張介然、崔無玻,數日間已至都城下。祿山所統,皆蕃漢精兵,訓練已久;常清之眾,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戰。及兵交之後,被鐵騎唐突,飛矢如雨,皆魂懾色沮,望賊奔散。憕謂奕曰:「吾曹荷國重寄,誓無避死,雖力不敵,其若官守何!」奕亦便許願守本司。於是憕居留守宅,奕獨居台中。
及常清西奔,祿山領其眾,椎鼓大呼,以入都城,殺掠數千人,箭及宮闕。然後住居於閒廄中,令擒憕及奕、判官蔣清等三人,害之,以威於眾。祿山傳憕、奕、清三人之首,以徇河北。信宿,至平原,太守顏真卿斬其使,浴其首,殮以木函,祭而瘞之,以聞。玄宗贈憕司徒,仍與一子五品官。
譯文
李憕,太原文水縣人,從小聰敏,考中明經科,開元初年為咸陽尉。張說做并州長史、天兵軍大使時,引薦李憕在他的幕府中。開元九年(721),張說入京為相,李憕又做了長安縣尉。適逢宇文融為御史,普查田地戶口,奏請李憕為判官,代理監察御史,分路進行稽查。後經考核功績一併遷升為監察御史。李憕連任兵部、吏部郎中。他很有做官才能,通曉處理公文的事務,很有為官稱職的聲譽。
開元二十八年(740),李憕做河南少尹。當時蕭炅為河南尹,他依靠權貴,治理政事多違法,李憕則秉公正直予以校正,人們因此都依附仰仗他。又有道士孫甑生以邪門歪道求取進用,借修功德,往來於嵩山,請託的事沒有限度,李憕必加挫阻。蕭炅和孫甑生害怕李憕,就在朝廷上羅織罪狀陷害他。天寶初(742),李憕被貶為清河太守。天寶十一年(752),轉任河東太守、本道採訪使。他到行宮拜謁玄宗,改授尚書右丞、京兆尹。天寶十四年(755),轉任光祿卿、東京留守,兼領尚書省的事。
這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叛,人心震恐。玄宗派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御史大夫作為將領,在東京洛陽招兵以抵禦安祿山。李憕與留台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珣,安撫招集將士,修繕城郭,以阻遏安祿山的侵犯。李憕升任為禮部尚書,依舊為東京留守。自從叛軍從范陽出兵,一直到渡黃河,軍令極森嚴,偵察人員無計可施。等到叛軍渡過黃河,攻陷陳留、滎陽二郡,殺了張介然、崔無詖,幾天之中就已經到達東都洛陽城下。安祿山所統領的軍隊都是訓練已久的少數民族及漢人的精兵;封常清所率領的軍隊,卻多半是些市井之人,本來並不懂得打仗。等到兩兵交戰後,封常清所率領的軍隊,被騎兵橫衝直撞,在如雨的飛箭中,都嚇得魂飛魄散,神色沮喪,望風奔逃。李憕對盧奕說:「我們這些人身負着國家的重託,決不能逃避死亡,雖然力量不足以抵禦敵人,怎能放棄我們的職守呢!(總該知道如何對待居官守職!)」盧奕也一併許諾願意守衛本職官署。於是李憕住在東京留守的宅第中,盧奕便獨自住在御史台中。
到封常清向西奔逃後,安祿山統領叛軍擊鼓高呼,攻入洛陽城,屠殺擄掠數千人,弓箭射入宮闕。這以後安祿山住在宮中閒廄里,下令捉拿李憕及盧奕、判官蔣清等三人,然後把三人殺了向眾人示威。安祿山派人把李憕、盧奕、蔣清三人的頭輾轉傳送各地,以警示黃河以北地區人士。過了兩天,傳到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斬了使者,把三人的頭清洗後,用木盒加以收殮,祭祀後安葬入土,並將三人事跡上書稟告皇上。玄宗追封李憕為司徒,還給他的一子授予五品官職。[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