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舊唐書·葉蕃傳

舊唐書·葉蕃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目錄

原文

棄宗弄贊,吐蕃之贊普也。吐蕃,本漢西羌之地,其種落莫知所出也,或雲以禿髮為國號,語訛謂之吐蕃。吐蕃世無文字,刻木結繩為約,其地氣候大寒,不生秔稻,畜多氂牛,又多金銀銅錫;其國人或隨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頗有城郭,號其王為贊普。弄贊弱冠嗣位,性驍武,多英略。其為人慷慨才雄,常驅野馬、氂牛,馳剌之以為樂,西域諸國共臣之。弄贊聞突厥、吐谷渾並得尚公主,乃遣使齎幣求昏,太宗不許。勒兵二十萬入寇松州,命使者貢金甲,且言迎公主,謂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乃詔吏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率步騎五萬進討。

君集遣其先鋒,自松州夜襲其營,斬千餘級。弄贊大懼,引兵而退,遣使謝罪。因復請昏,太宗許之。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節送公主於吐蕃弄贊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於河源見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與公主歸國,謂所親曰:「我父祖未有通昏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遂築城邑,立棟字以居處焉。公主惡其人赭面,弄贊令國中權且罷之。自亦釋氈裘,襲紈琦,漸慕華風。仍遣酋豪子弟,請入國學以習《詩》、《書》。

又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高宗嗣位,授弄贊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弄贊因致書於司徒長孫無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並獻金銀珠寶十五種,請置太宗靈座之前。高宗嘉之,進封為賓王。因請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之匠,並許焉。乃刊石像其形,列昭陵玄闕之下。永徽元年,弄贊卒。高宗為之舉哀,遣右武侯將軍鮮于臣濟持節齎璽書弔祭。

譯文

棄宗弄贊是吐蕃的贊普。吐蕃,本來是漢西羌的所在地,吐蕃種族部落不知從何而來,有人說用「禿髮」做國號,語音訛變為「吐蕃」。吐蕃世代沒有文字,以刻木結繩來記事,該地氣候嚴寒,不生長粳稻,牲畜中氂牛較多,又有豐富的金銀銅錫;吐蕃人有時隨牲畜遊牧而沒有固定居住的地方,不過有許多城郭,稱呼他們的國王為贊普。棄宗弄贊二十歲繼位,天性勇武,富於才略,他為人慷慨雄健,常常驅趕野馬、氂牛,騎馬奔馳刺殺它們,把這作為一種快樂,西域各國都臣服於他。棄宗弄贊聽說突厥、吐谷渾都能夠娶唐公主為妻,便派遣使者攜帶禮物前來求婚,太宗沒有答應。棄宗弄贊帶領二十萬兵馬進犯松州,命令使者進貢黃金制的鎧甲,並且說要迎娶公主,對侍從說:「如果公主不來,我將要帶兵深入。」朝廷因而下詔讓吏部尚書侯君集擔任行軍大總管,率領步兵騎兵五萬人馬進軍討伐。

侯君集派遣他的先鋒部隊,從松州出兵夜間襲擊吐蕃軍營,斬首千餘人。大為恐懼,帶領軍隊撤退,派遣使者謝罪。棄宗弄贊趁機再次求婚,太宗答應了他的請求。貞觀十五年,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棄宗弄贊,令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到吐蕃。棄宗弄贊率領本國軍隊停駐柏海,在河源親迎。他見了李道宗,非常恭順地行子婿之禮;接着讚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抬頭低頭之間都流露出羞愧膽怯的神情。等到與公主返回國中,棄宗弄贊對親近的人說:「我父祖中沒有與上國通婚的,如今我能夠娶大唐公主為妻,實在是太幸運了。應當為公主建造一座城,以便向後代誇耀。」於是修築城邑,建造房屋用來安置公主。

文成公主討厭吐蕃人把臉塗成赤褐色,棄宗弄贊便令國中暫且停止塗臉。他自己也脫去髭裘,穿上絲絹,越來越仰慕唐風。於是派遣貴族子弟,請求入國學學習《詩》《書》。又請唐朝文人掌管吐蕃表疏。高宗繼位,任棄宗弄贊為附馬都尉,封他為西海郡王。棄宗弄贊於是給司徒長孫無忌等人寫信說:「天子新即位,如果臣下有心懷不忠的,我定帶兵赴國討伐以除掉他。」並且進獻金銀珠寶十五種,請求放在太宗靈座的前面。高宗稱讚棄宗弄贊,進封他為賓王。棄宗弄贊於是請求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的工匠,高宗一一答應了。於是根據棄宗弄贊的容貌雕刻石像,陳列在昭陵玄闕的下面。永徽元年,棄宗弄贊去世。高宗為他舉哀,派遣右武候將軍鮮于臣濟持節帶着用印章封記的詔書前去弔祭。[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