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盧簡辭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盧簡辭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盧簡辭,字子策,范陽人。父綸,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奉親避地於鄱陽,與郡人吉中孚為林泉之友。大曆初,還京師,宰相王縉奏為秘書省校書郎。王縉兄弟有詩名於世,縉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辭人名士,以綸能詩,禮待逾厚。會縉得罪,坐累。久之,調陝府戶曹。朱泚之亂,咸寧王渾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帥,乃拔綸為元帥判官。貞元中,吉中孚為戶部侍郎,典邦賦,薦綸於朝。會丁家艱,而中孚卒。太府卿韋渠牟得幸於德宗,綸即渠牟之甥也,數稱綸之才。德宗召之內殿,令和御製詩,超拜戶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誥,居無何,卒。初,大曆中,詩人李端、錢起、韓翃輩能為五言詩;而辭情捷麗,綸作尤工。

至貞元末,錢、李諸公凋落,綸嘗為《懷舊詩》五十韻,敘其事曰:「吾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書端,風塵追游,向三十載。數公皆負當時盛稱榮耀,未幾,俱沉下泉。傷悼之際,常暢博士追感前事,賦詩五十韻。」綸之才思,皆此類也。文宗好文,尤重綸詩,嘗問侍臣曰:「《盧綸集》幾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對曰:「綸有四男,皆登進士第,今侍御史簡辭是也。」

簡辭,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諸侯府。長慶末,入朝為監察,轉侍御史。文雅之餘,尤精法律,歷朝簿籍,靡不經懷。寶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詣台治父葉縣舊業,台司莫知本末。簡辭曰:「干坐魚朝恩黨誅,田產籍沒。大曆已來,多少赦豈有雪朝恩、黎干節文?況其田產分給百姓,將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論耶!」又福建鹽鐵院官盧昂坐贓三十萬,簡辭按之,於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見之曰:「此宮中所無,而盧昂為吏可知也!」尋轉考功員外郎轉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僕卿出為衢州刺史會昌中入為刑部侍郎轉戶部大中初轉兵部侍郎卒。

譯文

盧簡辭,字子策,范陽人。父親盧綸,天寶末年應試進士科,遭遇戰亂未能登第,侍奉父母到鄱陽避難,與當地人吉中孚為隱居時的朋友。大曆初年,(盧綸)返回京城,宰相王縉上奏(舉薦他)任秘書省校書郎。王縉兄弟在當時有詩名,王縉擔任重要官職後,凡是他所延請徵用的,都是文人名士,因為盧綸擅長作詩,所以禮遇更加優厚。適逢王縉獲罪,盧綸因而受到牽連。很久之後,調任陝府戶曹,朱泚叛亂,咸寧王渾瑊充任京城西面副元帥,於是提拔盧綸擔任元帥判官。

貞元年間,吉中孚擔任戶部侍郎,掌管國家賦稅,向朝廷舉薦了盧綸。正趕上(盧綸)居家守喪,而吉中孚去世了。太府卿韋渠牟深受德宗寵幸,盧綸是渠牟的外甥,(韋渠牟)多次(向德宗)稱讚盧綸的才華。德宗在內殿召見盧綸,讓他酬和自己所作的詩,破格提拔他為戶部郎中。朝廷正打算委任他掌管制誥,沒過多長時間,他就去世了。當初,大曆年間,詩人李端、錢起等人擅長寫五言詩;而文辭情調明快華麗,盧綸的詩作尤其精工。

到了貞元末年,錢、李諸公離開人世,盧綸曾創作《懷舊詩》五十韻,敘述當時的情況說:「我和侍郎吉中孚、郎中司空曙、校書李端,在世間沉浮交遊,接近三十年。這幾個人都享有當時的盛名和榮耀,沒過多久,他們都命歸黃泉了。我悲傷悼念之際,賦詩五十韻。」盧綸的才思,都像這樣。文宗愛好文學,尤其看重盧綸的詩,曾經問侍臣說:「《盧綸集》有幾卷?他有沒有子弟?」李德裕回答說:「盧綸有四個兒子,都孝中了進士科,當今的侍御史盧簡辭就是盧綸的兒子。」

盧簡辭,元和六年考中進士科,曾三次被徵用到諸侯府。長慶末年,入朝擔任監察。轉任侍御史。在文才之外,尤其精通法律,歷朝的官府文書,沒有不經心的。寶曆年間,已故京兆尹黎乾的兒子黎煟到台省處理父親在葉縣的舊產業,而台省官員沒有人知道事情的始末。盧簡辭說:「黎干因為是魚朝恩黨羽被誅,田產被沒收。大曆以來,頒布過多少赦免令,哪有昭雪魚朝思、黎乾的文書?何況那些田產分給百姓,快到一百年了,這是黎煟依仗宦官幫助在胡言亂語呢!」又有福建鹽鐵院官盧昂因貪污三十萬,盧簡辭審查此案,在他察里查獲金床、大如斗的瑟瑟櫳。敬宗看到這些東西說:「這些連宮中也沒有,盧昂為官情況可想而知了!」不久轉任考功員外郎,升任考功郎中。太和年間,因事牽連自太僕卿出任衢州刺史。會昌年間,入朝擔任刑部侍郎。大中初年,轉任兵部侍郎,去世了。[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