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劉武周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劉武周傳

舊唐書·劉武周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劉武周,河間景城人。驍勇善射,交通豪俠。其兄山伯每誡之曰:「汝不擇交遊,終當滅吾族也。」數詈辱之。武周因去家入洛為太僕楊義臣帳內募征遼東以軍功授建節校尉還家為鷹揚府校尉太守王仁恭以其州里之雄甚見親遇每令率虞候屯於閣下。因與仁恭侍兒私通,恐事泄,又見天下已亂,陰懷異計,乃宣言於郡中曰:「今百姓飢餓,死人相枕於野,王府尹閉倉不恤,豈憂百姓之意乎!」以此激怒眾人,皆發憤怨。武周知眾心搖動,因稱疾不起,鄉閭踿踿豪傑多來候問,遂椎牛縱酒大言曰:「盜賊若此,壯士守志,並死溝壑。今倉內積粟皆爛,誰能與我取之?」諸豪傑皆許諾。與同郡張萬歲等十餘人候仁恭視事踿踿,武周上謁,萬歲自後而入,斬仁恭於郡廳,持其首出徇郡中,無敢動者。於是開廩以賑窮乏,馳檄境內,其屬城皆歸之,得兵萬餘人。

武周自稱太守,遣使附於突厥。隋雁門郡丞陳孝意、虎賁將王智辯合兵討之,圍其桑乾鎮。會突厥大至,與武周共擊智辯,隋師敗績。孝意奔還雁門,部人殺之,以城降於武周。於是襲破樓煩郡,進取汾陽宮,獲隋宮人以賂突厥,始畢可汗以馬報之,兵威益振。及攻陷定襄,復歸於馬邑。突厥立武周為定楊可汗,遺以狼頭纛。因僭稱皇帝,以妻沮氏為皇后,建元為天興。

高祖遣太常少卿李仲文率眾討之,一軍全沒,仲文後得逃還。復遣右僕射裴寂拒之,戰又敗績。武周進逼,總管齊王元吉委城遁走,武周遂據太原。高祖親幸蒲津關,太宗踿踿自柏壁輕騎謁高祖於行在所。武周復攻李仲文於浩州,頻戰皆敗,又饋運不屬。武周大懼,率五百騎棄并州北走,自乾燭谷亡奔突厥。太宗進平并州,悉復故地。武周又欲謀歸馬邑,事泄,為突厥所殺。武周自初起至死,凡六載。

初,武周引兵南侵,苑君璋說曰:「唐主舉一州之兵,定三輔之地,郡縣影附,所向風靡,此固天命,豈曰人謀? 且并州以南,地形險阻,若懸軍踿踿深入,恐後無所繼,不如聯合突厥,結援唐朝,南面稱孤,足為上策。」武周不聽,遣君璋守朔州,遂侵汾、晉。及敗,泣謂君璋曰:「恨不用君言,乃至於此!」

譯文

劉武周,河間郡景城縣人。劉武周勇猛迅捷善於騎射,跟強橫任俠之徒交往密切。他的哥哥劉山伯每每警告他說:「你不加選擇地交朋結友,最終會犯滅族大罪的。」多次辱罵他。劉武周因此離家到洛陽,做了太僕卿楊義臣的士卒,應召入伍征討遼東,憑戰功被任命為建節校尉。回到家鄉河間郡,任鷹揚府校尉。郡太守王仁恭認為他是本郡的傑出人才,非常信任優待他,每每叫他帶領侍從們居住在小門內的屋子裡。趁便跟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敗露,又見天下已經動亂,暗藏野心,就在郡中散布說:「現在百姓餓得要命,田野上死人壓着死人,王府尹關着糧倉不願救濟,哪裡有擔憂百姓的意思!」用這些話激怒了群眾,都發泄着憤怒怨恨。劉武周見民心已經動搖,就詐稱生病不起床,老家的強橫凶頑之徒都來問候,於是殺牛打酒大吃大喝口出狂言說:「造反才能像這樣生活,英雄好漢就要堅守志向,一起死在溪谷山溝也在所不辭。如今倉庫里堆積的粟米都要爛了,誰敢跟我去拿來?」這班人都贊同響應。他跟同郡的張萬歲等十多人瞅准王仁恭正在處理公務,劉武周就去稟告事情,張萬歲從背後溜進來,在郡廳斬殺了王仁恭,拿着他的首級到郡城宣傳展示,沒有人敢動一動。於是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百姓,在郡內發送快報,所屬各縣都歸附了他,得到士卒一萬多人。

劉武周自稱太守,派遣使者去投靠突厥。隋朝雁門郡丞陳孝意、虎賁將王智辯聯合兵力討伐他,包圍了他的桑乾鎮。碰上突厥派來大隊人馬,同劉武周一起打王智辯,隋軍戰敗。陳孝意逃回雁門,部下殺了他,獻城投降劉武周。於是突襲攻克了樓煩郡,進軍奪取了汾陽宮,抓來隋朝的宮女去賄賂突厥,始畢可汗用馬答謝他,士氣更加高漲。於是攻克了定襄,又回到馬邑縣。突厥把劉武周立為定楊可汗,把有狼頭圖徽的大旗送給他,他就僭越自稱皇帝,把妻子沮氏當作皇后,年號定為天興。

高祖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率軍討伐劉武周,全軍覆沒,李仲文後來得以逃回。再派右僕射裴寂抵禦他,一打又被戰敗。劉武周繼續進逼,總管齊王李元吉丟下太原城悄悄逃跑了。劉武周於是攻占了太原。高祖親自視察蒲津關,太宗輕裝騎馬從柏壁到高祖住地拜見。劉武周在浩州再次進攻李仲文,多次戰鬥都失敗了,加之糧草運輸接不上,劉武周大為驚慌,帶領五百人馬丟下并州向北逃跑,從乾燭谷逃亡突厥。太宗進軍平定并州,全部收復原有地盤。劉武周又想設法回到老家馬邑縣,消息泄露,被突厥殺死。劉武周從起兵到被殺,共六年時間。

當初,劉武周率兵向南侵犯,苑君璋勸說他:「唐太祖發動一個州的兵力,平定京城長安一帶,郡縣像影子一樣歸順,所向無敵,這本來就是上天的助力,難道說是人力嗎? 況且并州以南,地勢險阻,如果孤軍深入,恐怕後無援軍,不如聯合突厥,和唐朝結援,面南稱帝,這才是上策。」劉武周不聽,派苑君璋防守朔州,於是侵犯汾水、山西。等到失敗後,哭着對苑君璋說:「後悔當初不採納你的意見,才到了現在的地步!」[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