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劉師立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劉師立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劉師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為王世充將軍,親遇甚密。洛陽平,當誅,太宗惜其才,特免之,為左親衛。太宗之謀建成、元吉也,嘗引師立密籌其事,或自宵達曙。其後師立與尉遲敬德、龐卿惲、李孟嘗等九人同誅建成有功,超拜左衛率。尋遷左驍衛將軍封襄武郡公賜絹五千匹後人告師立自雲眼有赤光體有非常之相姓氏又應符讖太宗謂之曰人言卿欲反如何師立大懼,俯而對曰:「臣任隋朝,不過六品,身材駑下,不敢輒希富貴。過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許國。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復致位將軍,顧己循躬,實逾涯分,臣是何人,輒敢言反!」太宗笑曰:「知卿不然,此妄言耳。」延入臥內慰之。

羅藝之反也,長安人情騷動,以師立檢校右武侯大將軍以備非常。及藝平,憲司窮究黨與,師立坐與交通,遂除名。又以籓邸之舊,尋檢校岐州都督。師立上書請討吐谷渾,書奏未報,便遣使間其部落,諭以利害,多有降附。列其地為開、橋二州。又有党項首領拓拔赤辭,先附吐谷渾,負險自固,師立亦遣人為陳利害,赤辭遂率其種落內屬。太宗甚嘉之,拜赤辭為西戎州都督。後師立以母憂當去職,父老上表請留,詔不許赴哀,復令居任。時河西党項破刃氏常為邊患,又阻新附,師立總兵擊之。軍未至,破刃氏大懼,遁于山谷,師立追之,至真山而還。又戰吐谷渾於小莫門川,擊破之,多所虜獲。尋轉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諡曰肅。

譯文

劉師立,是宋州虞城人。起初擔任王世充手下的將軍,深受王世充恩遇,二人關係密切。洛陽被平定後,應當將其處死,唐太宗愛惜他的才幹,特意赦免了他,(讓其)擔任左親衛。唐太宗謀劃與建成、元吉爭奪帝位時,曾經請劉師立秘密籌劃這件事,有時從晚上一直談到天亮。後來,劉師立與尉遲敬德、龐卿惲、李孟嘗等九人一起殺死了李建成立了大功,被破格提升為左衛率。不久,升任左驍衛將軍,皇帝封他為襄武郡公,賜給他五千匹絹。後來有人告發劉師立曾自己說「眼有紅光,身體有着不同尋常的相貌,姓氏又應合天命符讖」。

唐太宗對他說:「有人說你要反叛,是嗎?」劉師立十分恐懼,趴在地上回答說:「我在隋朝任職時,官級不過六品,自身才能低下,不敢希求能得到富貴。現在承蒙陛下給予不尋常的待遇,常把性命許給國家。而陛下功成業就,我也擔任了將軍的職位,回顧自己省察自身,實在是超出了本分,我是什麼人,就敢說反叛!」太宗笑着說:「知道你不會,這是胡說罷了。」皇帝賜給他六十匹帛,請進臥室內安慰了他。

羅藝反叛,長安人心不安,(朝廷)讓劉師立擔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來防備意外的變故。到羅藝被平定之後,憲司徹底追究羅藝的同黨,劉師立因與他有來往而獲罪,於是被朝廷除去官籍。又因為他是唐太宗做藩王時的舊交,不久又擔任檢校岐州都督。劉師立上書請求討伐吐谷渾,書奏還沒有得到批覆,便派遣使者離間吐谷渾部落,向他們講明利害關係,有許多部落前來歸附,朝廷將那裡設置為開、橋二州。

又有党項首領拓拔赤辭,先歸附了吐谷渾,憑藉險要地勢頑固自守,劉師立也派人去陳說利害,拓拔赤辭於是率領他的部落歸附唐朝。太宗十分讚賞他,授任拓拔赤辭為西戎州都督。後來,劉師立因為母親離世應該離職守孝,父老百姓上表請求留下他,皇帝下詔不允許奔喪,又命令他留任。當時,河西党項破丑氏常騷擾邊境成為禍患,還阻止新來歸附的部落,劉師立統兵攻打他們。軍隊還沒有到達,破丑氏十分恐懼,逃到山裡去了,師立追擊他們,追到恤於真山才返回。又在小莫門川與吐谷渾交戰,並打敗了他們,俘獲很多。不久調任始州刺史。十四年去世,諡號肅。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