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日灼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植物受高溫傷害的一種現象。 夏秋高溫乾旱季節,日光直射裸露的果樹枝幹和果實,使表面溫度達40℃以上時,即可引起灼傷。

受日灼傷害的樹皮,嚴重時脫落,或乾枯開裂。果實表皮受日灼,先變白,繼而褐變。在天氣極度乾旱,持續高溫,空氣相對溫度在50以下,地下供水不足,蒸騰作用減弱時,直射的強光,也能引起蘋果、梨等果樹的葉片灼傷。冬季幼樹枝幹的日灼,與樹皮溫度劇變、凍融交替有關,因此都發生在向陽面的枝、幹上。

防止日灼,可噴2%石灰乳,也可在噴波爾多液時,增加石灰量,或塗白;修剪時向陽面多留輔養枝,適當多留內膛果,少留梢頭果,以避免枝幹、果實裸露在直射的陽光下;乾旱季節,應適時灌水,保證葉片正常進行蒸騰作用。

農業氣象災害的一種,強烈太陽輻射引起的樹木枝幹和果實傷害。亦稱灼傷。有夏季日灼和冬季日灼兩種類型。

夏季日灼常常在乾旱的天氣條件下產生,其實質是乾旱失水和高溫的綜合危害,主要危及果實和枝條的皮層。由於水分供應不足,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在灼熱的陽光下,果實和枝條因向陽面劇烈增溫而遭受傷害。受害果實上出現淡紫色或淡褐色的干焰斑,嚴重時表現為果實開裂、枝條表面出現裂斑,在蘋果、桃、梨和葡萄等果樹上均有發生。

冬季日灼出現於隆冬或早春,其實質是在白天有強烈輻射的條件下,因劇烈變溫而引起傷害。果樹的主幹和大枝的向陽面由於陽光的直接照射,溫度上升很快。據測定,日間平均氣溫在0℃以下時,樹幹皮層溫度可升高至20℃左右,此時原來處於休眠狀態的細胞解凍;但到夜間樹皮溫度急劇降到0℃以下,細胞內又發生結冰現象。凍融交替的結果使樹幹皮層細胞死亡,在樹皮表面呈現淺紫紅色塊狀或長條狀日灼斑,嚴重時可危及木質部,並可使樹皮脫落、病害寄生和樹幹朽心。

為防止日灼,夏季可通過灌溉和果園保墒等措施,增加葉量和水分供應,還可在果面噴灑波爾多液或石灰水等;冬季可在樹幹塗白以緩和樹皮溫度驟變。修剪時在樹體的向西南方向多留枝條也可減輕為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