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泰攻守同盟條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
---|
|
日泰攻守同盟條約(にったいこうしゅどうめいじょうやく)是一個大日本帝國為與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達成同盟,強迫泰國簽訂的同盟條約。
背景
當時泰國的軍政府總理鑾披汶·頌堪受法西斯主義和民族主義影響,並大體上支持與日本的亞洲政策國家。九一八事變後,泰國在國際聯盟對滿州國通過或不通過之表決投下棄權票,之後泰國也承認滿洲國的國際地位。
1940年6月,法國被納粹德國打敗,法屬印度支那陷入混亂。披汶下令出兵印度支那,挑起第二次泰法戰爭。
法軍節節敗退,但其海軍艦隊在大象島海戰中勝利,使得戰爭趨於膠著,最終日本出面調停戰爭。日本向維琪法國政府施壓,維琪法國被迫向泰國讓步,由於日本不願過度影響和維琪政權間的關係,法屬印度支那僅割讓了部分爭議領土。披汶對此並不滿意,不再一味奉行親日政策,開始增兵防範日本入侵,並計劃向英美尋求合作。
締約
1941年12月8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同時,日軍突襲泰國南部。當時,泰國已宣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保持中立,但日本打算使泰國加入軸心國,並通過泰國領土入侵英屬海峽殖民地。日本原本認為能立即獲得披文政府的同意,但實際上並未如此。在談判過程中,包括童兵、志願軍、泰軍和警察部隊與日本軍隊之間發生了戰鬥,造成雙方數百人喪生和受傷。最終泰國不得不同意日本的要求,給予其軍事通行權,任其入侵緬甸和馬來亞。披汶的妥協使泰國沒有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但其代價是讓日本軍隊駐紮泰國,這說明泰國依然失去了部分主權。
日本與泰國停火後,坪上貞二擔任大使與泰國簽署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該條約規定在亞洲建立新秩序,日泰雙方尊重相互獨立和主權,並以對雙方的敵國宣戰作為盟國的義務。泰國政府於1941年12月21日頒布條約,在戰爭中表現出與日本合作的意願。
同時英軍也立即入侵泰國南部並與泰國警察交戰,但因日軍的到來而被擊敗。此外,得知該條約的英美部隊於1942年1月8日日開始襲擊泰國,泰國政府於1月25日對英國和美國宣戰。同年六月,日本前首相廣田弘毅等人以泰國加入日泰攻守同盟條約為由,訪問泰國進行祝賀[1] 。
參考文獻
- ↑ METAID=00501949&TYPE=IMAGE_FILE&POS=1 「泰へ同盟慶祝答禮使節 特派大使、広田弘毅氏 補佐に矢田部全権大使 近く出発」『大阪毎日新聞』1942年6月21日付。神戸大學経済経営研究所「新聞記事文庫」収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