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錫二泉廣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錫二泉廣場位於無錫市中心的崇安寺。走進廣場的入口,是石雕的二泉映月曲譜,再往前走會看到瞎子阿炳的雕像,雕像中的阿炳是正在拉奏二胡的情景,猶如當年的風采再現。 崇安寺裡面一個小廣場,有瞎子阿炳銅像,大石碑那邊還放了一本大的樂譜,不過廣場常年被攤位占據,特別是周末熱鬧的時候。[1]

雕像

阿炳算得上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無錫人之一,在無錫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崇安寺商業區,豎立的一尊阿炳的雕像,反映出他在這座城市的地位和聲望。

阿炳雕像頭戴禮帽、佝僂着身子,左手握弦、右手持弓,低着頭,全部注意力都傾注在擱於腰間的二胡上。整座塑像呈現一種誇張的動態,人們似乎能聽到二胡里飄出的悲憤之聲。至於阿炳的容貌,反倒顯得模糊不清。這應該是多數人心目中的阿炳形象:吃力地生活在社會底層、用二胡控訴黑暗的舊社會,但見過阿炳的多位老街坊均說,雕像不像其本人。

建築

洞虛宮的前身是清元宮,梁大同二年(536)始建於無錫東部的膠山,後來年久失修被廢棄。四百多年後的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由道士募捐,又在現在崇安寺的東側易地重建,並且得到了酷愛道教的宋真宗的御筆題名,改名「洞虛觀」。慶曆元年(1041)因火災被毀,一百多年後的紹興三十二年(1162)又重建。元延佑五年(1318)又被燒毀,泰定元年(1324),已成為廢墟的洞虛觀升格為「洞虛宮」。明洪武二年(1369),道士陳道安窮一生之力募資重建洞虛宮,規模與崇安寺相仿。此後的明天順五年(1461),天順六年(1462),清咸豐元年(1851),同治十二年(1873),洞虛宮又先後經歷了兩次火毀,兩次重建。從梁大同二年始建,到同治十二年最後一次重建,這一千三百多年中,洞虛宮先後經歷了五次廢毀,五次重建,可謂命途多舛。

最後一次重建後的洞虛宮,形成了與崇安寺釋道並列的格局。「僧道兩院長廊相連,屋舍相接,規模宏偉,共有房舍五千零四十八間」。

音樂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間盲藝人華彥鈞(阿炳)創作並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該曲問世以來,不僅以二胡獨奏形式 華彥鈞是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在音而且還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器樂曲,以它那優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樂內涵而聞名國內外。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聯繫到阿炳在舊社會的不幸遭遇,從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到作者在借景抒情、感嘆身世時,還流露着對舊社會進行控訴的憤懣之情。在《阿炳曲集》中曾這樣介紹:「他在雙目失明之後……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他想象中舊時曾目睹的美麗風景」,「但當時感到的卻是周圍漆黑的一片。這就使得他在宛轉優美的旋律中,時時流露出感傷淒涼的情調來」。

《二泉映月》的曲體結構是一首傳統的變奏曲。音樂一開始,短短的引子,音階下行的旋律,猶如一聲百感交集的輕輕的嘆息,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題音樂使人聯想到一個拄着竹棍的盲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無限傷感,無盡淒涼。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調的多次變奏下逐漸展開構成全曲的,它通過變奏使音樂形象得到層層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懷着難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們訴說他種種苦難和遭遇。樂曲的後半部分,音樂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積聚起來的感情迸發了,樂曲推向高潮,強烈而激憤,顯示了阿炳特有的氣質和魄力。這是作者對舊社會憤怒控訴的聲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強、剛毅的性格,表達了他對黑暗勢力不妥協的反抗和鬥爭。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着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二泉映月》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旋律動聽而又質樸蒼勁,音樂感人但更促人激憤。它是中國一位窮苦盲藝人的傳世傑作,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

阿炳故居

經過修葺與改造的阿炳故居,將是你瞻仰朝拜的聖地,讀一讀阿炳的身世,聽一聽阿炳留下的六首名曲,看一看二泉藝術團演奏的江南絲竹和道教音樂,你會在音樂之外獲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最好是在三五月明之夜,約幾個朋友,坐在二泉廣場旁的茶館裡,靜候阿炳的樂魂伴着琴聲慢慢地流進你的心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