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愛的換親(葛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愛的換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無愛的換親》中國當代作家葛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無愛的換親

農村,那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在各奔東西,尋找生活的出路。

生兒育女,被看作是延續香火、傳承血脈的頭等大事。那些沒有娶上媳婦的男人,背後總是被人們議論紛紛,背負着「斷後」的沉重壓力。他們面對的是家族和社會的雙重失望,內心的苦澀可想而知。

一樁「換親」的婚姻,換來的只是名義上的一門親戚,卻換不來那種真正的幸福。

「換親」,顧名思義,對等的交換親事,又稱「交換婚」。它是指男子以自己的姐妹給女方的兄弟做妻,來換取女方作為自己的妻子的婚姻方式,俗稱「姑嫂換」。

「換親」來源於古老的氏族外婚制,即兩個氏族之間互換姐妹為妻或互換女兒為媳,在封建買賣婚姻時代曾盛行一時。這種婚姻方式違背當事人的意願,帶有嚴重的包辦、強迫性質,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婚姻自由原則,應予禁止。

在那個貧窮年代的農村,「換親」這種習俗屢見不鮮,時有發生。以下這個真實故事,來源於一位朋友的述說。

上 篇

魯西南一帶,曾是工農業生產較為落後的地區,加上那裡農村人口密集,這就給當地群眾帶來生活上眾多的困難。

話說,靠近黃河岸邊有一個村莊,村莊裡有一戶趙姓的人家,趙老漢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本來這是一個比較幸福的家庭,唯一不足的是,大兒子有先天性自閉症,平常從不跟別人說話,整天羞答答的像一位大姑娘,雖然他有這毛病,但乾田里的農活,卻是一把好手。他那精細的農活,讓其他村民都羨慕不已,但他的自閉症影響到了婚姻,三十多歲了也沒娶上個媳婦,這也成為老趙的一樁操心事。

俗話說「在這個方面得到的很多,而在那方便必定會缺失不少」,老天爺是不會偏心的,它會儘量讓人間保持公平,多退少補——互補。

老趙的小兒子,聰明伶俐,精明能幹;女兒漂亮如花,村民們都說老趙有福,養了一個好女兒,就像仙女下凡一樣漂亮,老來必有後福。

老趙卻讓大兒子給愁得整天愁眉苦臉。他四處打聽尋找,怎麼也得給兒子找上個媳婦。如果這樣拖延下去,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婚事。

在農村,哥哥還沒結婚,妹妹是不能出嫁的,一旦妹妹出嫁了,哥哥十有八九將成為光棍漢。所以老趙快馬加鞭去托人尋找兒媳婦。

中 篇

離老趙家十多公里的地方,同樣也有一個共飲黃河水的村莊,也有這麼一戶人家,主人姓張(老張),他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本來也是一個幸福家庭,可是兒子遺傳了父母,長得竟然出奇的矮,一米五左右的個子,村民都稱「小矮人」。這個小矮人聰明伶俐,手巧能幹,跟着村莊一師傅學習木工手藝,雖然能養活自己,但就是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

老張也是一位要強的老漢,他知道兒子找對象會很困難,竟然琢磨着用女兒給兒子換回一個媳婦來。想法已定,他便四處尋找那個有緣的親家。 俗話說:「魚找魚,蝦找蝦,有緣的人,必然成為一家。」老趙和老張家的這份緣分事,讓一位資深媒婆給看上了。這媒婆能說會道,她跑前跑後,幾回下來,硬把兩家這門親事給搞定了。

起初,老趙家的女兒死活不同意,她不願意嫁給一個小矮人,更不願意接受這門親事,她與命運抗爭,曾以死相逼,想讓自己擺脫這門不匹配的婚姻。但在那個年代,她的一切反對和反抗,都是無效的,強大的家庭壓力,加上媒婆巧語花言的哄騙,最終她還是屈服於現實。

老張的大兒女則不同,她不但溫柔美麗,而且心底善良,當她聽說能為弟弟換個媳婦回來,能為老張家傳宗接代時,她毫不猶豫地雙手贊同,不折不扣地接受了這門親事。

經過媒婆苦口婆心的耐心撮合,最終這兩個相似的家庭,以「換親」的方式拉開了帷幕,雖然一方有些委屈求全,一方是皆大歡喜,但最後,兩家還是接受並定下了這門不平等的親事。

下 篇

兩家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把這門換親的喜事給辦了。

結婚那天,雙方娶親的隊伍都是沿着黃河岸邊的堤壩上行走。路上,兩位新娘子遇到了一起,一位是哥哥領着嫂子,一位是弟弟與弟媳,她們相遇後,分別下車握手並相互祝賀。

這特別的換親,在當地引起不小轟動,群眾議論紛紛。結婚當天,看熱鬧的群眾圍觀得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給喜慶的日子增加了不少氣氛。 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被迫的婚姻不幸福」,這話套在老趙女兒身上,最適合不過了。

據說,新婚之夜,老趙的女兒堅決不同意與老張的兒子同房。她認為,跟這麼一個小矮人結合,就是在糟蹋下一代,給老趙家丟人現眼,讓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笑話自己。 結婚不同房,那怎麼能叫結婚呢?老張的兒子去找媒婆,又去請來丈母娘,老張家的女兒也陪着婆婆回娘家多次,一起去做弟媳的工作。 一年以後,老張的女兒給老趙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那邊則沒有一點動靜。老張家女兒就問自己弟弟啥原因,弟弟如實地告訴姐姐:「她傲慢無禮,名義上是結婚了,實際上十天半個月都同不了一次房,她不讓。」

為給弟弟爭取「性」權利,為了延續老張家的煙火,姐姐去找了弟媳婦,為此事,兩人爭吵了幾次,差一點就動手打起來了。張家女兒也聰明,她抱着老趙家的孫子回到了娘家,這下可好,趙家的大兒子可不願意了,哥哥去跟自己妹妹做工作。為了給老張家生個孩子,雙方可謂是經歷了一波三折的折騰。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的勸說工作,老趙的女兒委屈同意了同房生孩子的口頭承諾。

結婚第三年,老趙家女兒終於給張家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一家人皆大歡喜。此時,老張女兒也已經給趙家生了兩個孩子了。

這樁經過顛顛簸簸的「換親」,本來就要順利地畫上一個圓滿句號,卻又節外生枝,他們的婚姻又出現了一件奇葩事。

俗話說:「婚姻,講的是門當戶對,一廂情願,絕不能亂點鴛鴦譜。」

隨着時間推移,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一天,老張家人在縣城看到兒媳婦跟別的男人勾肩搭背的行為,此後,只要兒媳婦出門,張家人就在背後偷偷跟蹤她。終於,一個驚天大秘密讓老張家人發現了,自己的兒媳婦跟別的男人好上了,而且倆人在做「那種事情」時,讓家人逮了個正着,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麻煩大了。

那個年代的農村,女人出現這種不守婦道的事情,是會被人嘲笑和辱罵的,「大破鞋」「女流氓」「騷女人」這些敏感詞,早已經給她們量身定製好了台詞。 趙家女兒可是見過世面的人,她不以為然,既然自己的隱私被你們發現了,大不了就是離婚。

這次,小矮人男人徹底瘋狂了!他與媳婦大打出手,雖然媳婦個子高,但力氣還是不如一個男人,她被小丈夫暴揍了一頓。她啼啼哭哭地訓斥着小丈夫:「我跟着別人吃香的、喝辣的,我跟着你吃了些啥?又穿了些啥?我又得到了什麼?」最後,兩人一吵二鬧,最終在勸和無果的情況下,都同意離婚。

可在同意離婚後,更是鬧出了一個笑話:既然老趙家女兒要離婚,老張家的女兒也不願意了,她也要求離婚(最後沒有離成)。

因為,她們這是一門對等的婚姻關係,如果一方要離婚,另外一方也有權提出離婚要求。當然,她們這種不成文的做法,也都是私下裡的交易,「換親」在婚姻法裡,明文規定是禁止的。

老趙家女兒堅決要求離婚,可是,在兩個雙胞胎孩子的撫養問題上,又出現了一個懸案,男方要求留下兩個孩子,讓她淨身出戶,女方堅持要帶走兩個孩子。雙方僵持之下,趙家女兒道出了實話:「你們也不仔細看看,兩個孩子像你們家的種嗎?」一席話讓老張家徹底從夢中驚醒了。

原來兩個孩子,不是老張家的種,原來她很早以前就已經出軌了!

老張家人越看孩子越不像自家的基因,越看越生氣,還好孩子還小不懂事,但老張家真是打落牙齒向肚中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那個時候也沒有像現在有個DNA檢測設備,他們只能靠孩子的長相來判斷真假。

那天,老趙家的女兒真是淨身出戶離家出走了,兩個孩子也留給了老張家,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有人猜測她去找兩個孩子的父親了,也有人說她讓一位大老闆包養了,更有人說她去了那些「雞店」,靠姿色賺錢去了。

以上都是一些猜測,具體她去了哪裡,就連她的家人都不知道。但有一點,她是一個有良心、有孝心的女人。歲月漫長,青春再無,她的父母老了,兩個雙胞胎孩子也長大了,她會隔三差五寄一些錢回去,以表達自己曾經的那份執着和愜意。

這門換親,最後換來的是,一家子孫滿堂幸福美滿,另一家人跑家空,一半幸福一半缺。

世界之大,每個人都有追求方向目標,每個人都有享受自由婚姻權利

真正的愛情是情投意合。只要幸福快樂,只要真心實愛,都可以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時代的高鐵在飛速前行,它載着人們奔向更加幸福的彼岸!那些封建落後的思想觀念也將一去不返……

2024年3月寫於山東省濰坊市[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