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人機航測技術在營造林驗收中的技術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無人機航測技術在營造林驗收中的技術應用案例持續多年的大規模國土綠化已進入攻堅克難的新階段,越來越多的項目區有着分散、交通不便、甚至地勢險峻的特點,僅僅依靠人工核查驗收,效率低,且人員安全難以保障。傳統的營造林驗收工作基本上是「一張圖、一支筆,兩條腿、一路走」的工作模式,工作強度較大,並且因作業盲區較多難以全面檢查到位,這種工作模式不再適應當前「精準林業」的時代需求。近年來,無人機及其相關技術迅速發展,有靈活性高、成本相對較低、操作相對簡便、採集數據更為快速、驗收精準度大大提升的優勢。

為提高效率、保證精度,快速準確調查造林實施狀況和完成面積情況,根據造林小班植被配置類型、樹木生物學特性[1]、地形地貌等情況,營造林驗收工作中適當選擇應用無人機,有效彌補了人工營造林驗收工作的短板,提高了驗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對於栽植喬木或冠型較大的灌木,或已成林、造林整地界限明顯、痕跡清晰,可以直接利用無人機航飛影像判別苗木栽植量、鬱閉度及造林面積情況。

對於苗木矮小,且造林面積大、地勢起伏、人工繞測困難、地塊相對集中,或造林小班內可實施造林區域分散,也可採用無人機航飛後結合地面輔助驗證開展調查。

但是,栽植灌木冠型較小、生長緩慢,或整地痕跡不明顯、苗木矮小,且面積相對較小、地勢相對平坦,不適宜使用無人機進行航飛測量,可直接開展地面調查。

另外,樹種配置、整地模式、立地類型及季節、光照、拍攝時間、陰坡陽坡等都對無人機航拍影像判讀有一定影響。但比較傳統驗收模式,在小班面積大、小班地形複雜等情況下無人機驗收可以大量減小外業工作強度和外業工作時間、提高驗收成果質量和工作效率。

現階段無人機在營造林驗收中存在下列問題:

1.多旋翼無人機續航時間較短,需大量攜帶備用電池。

2.航拍後需進行影像拼接處理耗時長。

3.部分造林區域航飛需要申請空域。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1.提高營造林驗收工作效率,減少外業工作人員及調查強度,縮短驗收時間。

2.無人機航拍影像可清晰反映小班栽植面積、造林密度等,結合現地調查掌握成活率、保存率,保障驗收數據的精確性和完整性。

三、技術要點

1.收集營造林項目相關的各項資料,確定無人機的飛行範圍,確保符合飛行條件。

2.保證無人機電池、遙控器[2]及平板電量充足。

3.現地要結合風速、地形等多方因素,綜合考慮是否具備飛行條件。

四、應用成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森林監測評估處從2017年張北縣利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工程驗收工作開始全面啟用無人機驗收,2017年張家口市宣化區建設儲備林基地項目第三方檢查驗收工程、2017年河北省省級太行山綠化試點建設項目第三方驗收、山東省棗莊市2017年度林業生態修復與保護試點工程第三方驗收、棗莊市嶧城區2017年長江防護林三期造林項目驗收、2018年張家口崇禮區邊坡生態修復示範項目(一期)工程檢查驗收、懷來縣林業局2018年廊道綠化工程第三方驗收、2018年張家口市宣化區建設儲備林基地項目第三方檢查驗收工程、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範區林業碳匯項目和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範區林業碳匯項目植被恢複試驗示範點檢查驗收、十一省區2016-2021年造林項目核查等多個項目均採用無人機航拍與現地調查相結合,大大提高了驗收工作效率及精度。

五、適用範圍

1.縣級單位

2.省級單位

3.全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