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施蟄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施蟄存
出生 (1905-12-03) 1905年12月3日(119歲)
浙江省杭州市水亭址(水亭子)
逝世 2003年11月19日(2003-11-19)(97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原名青萍,筆名安華,李萬鶴等
職業 作家,文學翻譯家,學者

施蟄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蟄存,常用筆名施青萍、安華等 ,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簡介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後轉大同大學、震旦大學。與同學戴望舒戴杜衡劉吶鷗等相交,成為中國現代派的主要人物。

1932年起在上海主編大型文學月刊《現代》 ,並從事小說創作,是中國最早的「新感覺派」 的代表。

1937年起,相繼在雲南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滬江大學等校任教。

1952年調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2003年11月19日,施蟄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施蟄存博學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學創作、古典文學研究、碑帖研究、外國文學翻譯方面均有成績。[1]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1929年,施蟄存在中國第一次運用心理分析創作小說《鳩摩羅什》 《將軍的頭》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代他主編的《現代》雜誌,引進現代主義思潮,推崇現代意識的文學創作,在當時影響廣泛。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曾先後執教於雲南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和光華大學。

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施蟄存以寫心理分析小說著稱,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陽》等篇,著意描寫人物主觀意識的流動和心理感情的變化,追求新奇的感覺,將主觀感覺融入對客體的描寫中去,並用快速的節奏表現病態的都市生活,成為中國「新感覺派」的主要作家之一。[2]

作品

施蟄存的小說全寫於三十歲以前,出版於三十年代前後,共出版七本小說集、兩 本散文集。[3]

小說集

《江平集》

《緝子姑娘》

《上元燈》

{將軍底頭》(1932)

《梅雨之夕》 (1933)

《善女人行品》 (1933)

《小珍集 》(1936) 。

===散文集===: 《燈下集》(1937)

《待旦錄》(194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