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風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簡介

方風雷1952年出生,湖南人,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愛好吟詩、作詞。曾領導及參與多項大型資本市場項目,包括中電信收購香港電訊PCCW收購中國移動中電信中聯通中石油中石化寶鋼等企業重組上市等項目。被《亞洲金融》評為「對中國資本市場*有影響的十人之一」;2008年3月方風雷與何潮輝王忠信合作創辦厚朴基金。

教育經歷

1978年—1982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

工作經歷

1995年—2000年厚朴基金董事長

1995年—2000年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副總裁

2000年—2001年中銀國際總裁

2002年—2003年09月工商東亞總裁

2004年—2007年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描述:通過曲線革命,高盛可以以合資券商的身份獲得掌控權,並且,在政策環境允許時,高盛通過非正式協議,有購回方風雷等人在高華控股權的選擇權,為*終在中國控股一家證券公司埋下伏筆。方風雷擔任高盛和高華的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董事長,不僅成為合資券商的代表,也成為國內證券公司管理層持股的吃螃蟹者。

重要事件

1985年33歲方風雷職務是河南省外貿公司總經理。他將河南省的4家外貿和國際信託公司捏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原國貿和中原集團,他本人也成為外貿體制改革小組的成員。隨後方風雷參與我國*個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設計和籌備工作,事業*次和金融業掛上了鈎。

1992年冬天的時候,趁在特拉華州參加弟弟婚禮的機會,方風雷通過經濟學家劉國光,見到了時任世界銀行北京代表處*席代表林重庚。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國內遞交了一份「關於申請成立中外合資投資機構的報告」。很快,方風雷北上參與中金公司籌備工作。

1997年上半年協助中國電信收購了香港電訊部分股份。此役讓中金*次獲得了有國際影響的項目,*次獲得了大客戶,也*次開始獨立承擔項目。

1997年10月中國移動*次公開發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7億股,融資42 .2億美元。中金是聯席*協調人、聯席主經辦人、聯席保薦人。這是截至當時亞洲除日本之外的*大規模的IPO,「整個溝通過程可以寫一本書,但是方風雷在5個月時間裡溝通好了一切。」方風雷一戰成名。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結果在投資者對其海上石油專營權的詰問中功敗垂成。第二次上市時衛留成見到時任中銀國際總裁的方風雷的*句話是:「我記得1999年上市失敗時你曾經給我發了封傳真,鼓勵我。」 。

2000年4月的中國石油,6月的中國聯通,10月的中國石化,2000年4月新浪網*次公開發行,中金公司都是當然的不二人選。「方風雷是這些交易中*真正的創造者。」

2000年方風雷離開中金公司。

2004年方風雷受命解決海南證券危機,並且由此引出高盛高華的成立,衛留成當時擔任海南省省長。

2004年9月8日,中國證監會批准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方風雷等6個自然人成立的3家公司向高盛貸款1億美元(當時合8億人民幣),持有高華證券75%股權。這是發改委*次批准中國個人借用國際商業貸款。

2007年11月,方風雷着手厚朴基金(Hopu Fund)的籌建,該基金規模達20億美元,而牽頭的厚朴投資管理公司將是該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厚朴基金共募得25億美元,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高盛、殼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機構投資者。

由厚朴基金牽頭的投資團一舉接下了美國銀行BankofA merica手中的09億股中國建設銀行H股股份。總價高達73億美元的此次交易是香港開埠以來*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2009年1月底,厚朴從蘇格蘭皇家銀行手中接盤了中國銀行H股的部分股票,整個交易涉及資金5億美元。

收購蒙牛的案子中,中糧集團與厚朴基金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糧集團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分別向蒙牛認購新股、向老股東購買現有股份,總投資61億港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食品行業*大一宗交易案。

「金融改革像整個30年改革開放一樣,帶有一點「倒逼」的性質」方風雷說,金融改革像整個30年改革開放一樣,帶有一點「倒逼」的性質,「你不去資本市場,國家解決不了這麼多的資本金,國企改革完成不了……所以要一步一步地推動上市,這是倒逼回來的。然後按照朱總理講的『投其所好』,推動國企的財務體制改革、公司治理結構改革……」

「我們都是讓時代推着走的……中金就是那個階段的產物。」1,中金是中國金融改革中里程碑的一步,其「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精神遙指100年前的洋務運動;2,副總裁方風雷是中金事實上的管家,而他的老闆和導師是時任建行行長、中金*任董事長王岐山。3,這是一場「同床異夢」的婚姻,夫妻雙方摩擦不斷,直到2009年底,摩根士丹利仍未售出其持有的中金34%股份,而方風雷與「情人」高盛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了後來的高盛高華及厚朴投資。這一段輝煌往事在方風雷口中只成了一句:「我們都是讓時代推着走的……中金就是那個階段的產物。」

「我為什麼搞高盛高華?形式服從於內容——要從大格局來理解。」「我在國內隨便搞一個投行很輕鬆,但是沒有必要。我為什麼搞高盛高華?形式服從於內容——要從大格局來理解。」

「要促使社會儲蓄向社會資本轉變,就必須發展資產管理。」,「這15年中國基本上完成了國民財富的積累,之前我們就是做上市做融資,現在情況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國家有錢了,企業有錢了,個人有錢了,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行業。要建設創新性國家,就得發展風險投資;要解決中小企業問題,就得發展成長型基金;要提高企業競爭力,就得發展併購重組基金;要促使社會儲蓄向社會資本轉變,就必須發展資產管理。這不是說誰的決定,而是時候到了。」

「做金融跟做官一樣,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現在還不到總結經驗的時候,15年這點事兒有什麼值得說的?還在小心翼翼積累的過程當中,根本沒功夫、再說也沒資格去想那些身後事。為什麼我說做金融跟做官一樣,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你管着人家錢呢!而掙錢是世界上*難的事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