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聞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聞坊》是上海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1]推出的一檔新聞節目。

節目注重新聞價值中的接近性與對百姓的重要性,多方面開展對市民的信息服務,滿足廣大市民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身邊新鮮事、渴望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疑難事的信息消費需求。

節目於每天17:30在上海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首播。

節目形式

節目特色

一、定位準確,發揮「城市社會新聞」的特長,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又注意滿足市民百姓的多種信息消費需求。

改版後的《新聞坊》欄目定位在主要報道「城市社會新聞」。而社會新聞是以道德倫理與人際關係為重點,題材涉及社會風尚、社會事件、社會問題以及某些奇聞怪事的新聞報道。①社會新聞的特長正在於:題材廣泛,寫社會生活中的人與事,不限於某個行業,因而有別於一般的經濟新聞、政法新聞、文教科技衛生新聞等;內容豐富,主要反映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其道德倫理問題,包括道德風尚、戀愛婚姻、家庭問題、鄰里關係、天災人禍、案件發生與偵破、生存環境變化、奇異的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等等;社會新聞大多有人物活動與故事情節,能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與興趣,報道恰當能對受眾進行生動活潑的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因此,改版後的《新聞坊》大大拓展了電視新聞報道的領域,為市民進行多方面的信息服務。

93以今年3月5日的《新聞坊》為例,主持人首先講了國家大事:上午全國人大十屆一次會議開幕,然後播報「今日提要」:收看朱總理報告,3月5日全國學雷鋒40周年,上海整頓市容;然後依次播報新聞,重點播報各社區、部隊、學校以及外國朋友開展學雷鋒活動的盛況;主持人還不忘穿插播放:今年3月5日是周恩來同志誕生105周年的紀念日。而「市民呼聲」小欄目則重點解決了幾名外來人在天水路一處空地違章辦起廢品收購站,破壞環境衛生的事件。還有「股市行情分析」與「生活服務信息」等,都為特定的受眾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務。

這裡特別要肯定的是,《新聞坊》的節目主持人的點評很到位,不僅在弘揚正氣、批評邪惡方面,而且在糾正形而上學與認識的片面性方面。例如3月4日是個雨天,許多單位冒雨上街開展學雷鋒運動,有設攤義務修自行車、家用電器的,有義務理髮的,有在公共場所大掃除的……,有位老人拿了一大堆舊家用電器來修理,還說早盼着這一天。主持人及時插話點評:人們常說,學雷鋒一陣風,三月來,四月走。學雷鋒活動能經常有、天天有該多好啊!學雷鋒活動應該結合每個人的日常工作,經常性地開展才行。這一段評論是最精彩的,也是最發人深思、有啟迪意義的。

二、內容新鮮,貼近城市變遷、市民生活,講述百姓故事,解釋疑難雜症,博得群眾愛看領導滿意。

《新聞坊》新聞內容新鮮,大多為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新聞,例如《好八連為民服務忙》、《有人要跳樓,民警救下來》、《出租車5.1換新顏》、《勞模當上輔導員》、《陰雨連綿,醫院看病的人多了》、《普陀查獲假冒美金》、《小馬路變成垃圾場》等等[2]。這些熱點新聞大多有人物活動與故事情節,所謂「有頭有尾有情節,活人活事活道理」,②在大量提供事實信息為民服務的同時,進行精神文明的宣傳與教化。這是《新聞坊》既博得群眾愛看、又博得領導滿意的關鍵原因。有些城市新聞講述的不是故事,反映的是我們身邊發生的漸變中的環境狀況,如綠地樹木多了、海鷗光臨外灘等,卻以小見大,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設的新景象、新發展。如3月9日《新聞坊》新聞《逛逛外灘海鷗飛翔挺好看》通過一位退休的攝影愛好者的言行,來展示外灘生態環境的改善、黃浦江蘇州河治理的成效,顯得親切自然又清新雋永。

《新聞坊》的新聞新鮮可讀可視,與記者編輯的辛勤努力密切相關。據《〈新聞坊〉2002年工作總結》稱:回顧這半年來的節目,《新聞坊》的報道視角始終盯住社區不放,形成了幾個「多」:第一個是群眾關注的熱點新聞多。《新聞坊》記者利用身在基層的優勢,深入社區,採制了許多生動活潑的社區新聞。比如交通整治,比如髒亂差現象,比如鄰里互助。第二個是社會新聞多。這些社會新聞,有的積極宣揚了新人新事新風尚,正確、及時宏揚了主旋律;有的抓住社會熱點,及時反映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有的則充分發揮了電視的可看性特徵,講究片子的趣味性和鏡頭語言的表述,都收到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兩車搶道起糾紛駕駛員大打出手》、《闖紅燈還要討說法錯上加錯》、《兩婦女街頭廝打全武行有礙觀瞻》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個是當天發生的新聞多。如:《扔舊瓶還以「炸藥」威脅應急小分隊制服醉漢》、《吊籃斷裂三民工高樓墜落身亡》等新聞,這些新聞都搶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裡播出。第四是跟拍搶拍暗拍的多,這些新聞往往成為版面的亮點。如:浦東鬧市街頭販賣黃碟,《新聞訪》記者真實記錄了大都市的一些不文明現象,現場感強,同期聲到位,非常吸引觀眾。

《新聞坊》有時也報道一些奇聞怪事,但都給予科學的合理的解釋。如3月1日《新聞坊》的「市民呼聲」小欄目,報道一位住在高層樓房內的居民的煩惱事:樓層經常晃動10多厘米,盆中水也溢出,擔心要地震或樓塌。記者及時請教地震專家實地考察,終於查明真相:是附近石材場切割大理石,因振頻振幅相同引起大樓共振,既解除了居民疑慮,又解決了現實問題,還傳授了科學知識。

視頻

新聞坊 相關視頻

20210311《新聞坊》
20210213《新聞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