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貿易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新貿易理論是中國的文化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新貿易理論是指80年代初以來,以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系列關於國際貿易的原因,國際分工的決定因素,貿易保護主義的效果以及最優貿易政策的思想和觀點。起初新貿易理論旨在用實證的方法解釋貿易格局,添補傳統貿易理論的邏輯空白,後來發展成為以規模經濟和非完全競爭市場為兩大支柱的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

2l世紀初誕生的新貿易理論突破了新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以產業為對象的研究範疇,將分析變量進一步細化到企業,以異質企業的貿易投資作為研究重點。企業異質性有兩種形式,由於產業內部不同企業生產率的差異而產生的異質性以及企業組織形式差異而產生的異質性,這兩種異質性緊密相連。

新貿易理論-戰略理論論通過異質企業貿易模型的建立,闡明了現實中只有部分企業選擇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因;通過企業內生邊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將產業組織理論和契約理論的概念融入貿易模型,很好地解釋了公司內貿易模式,並在企業全球化生產研究領域進行了理論創新。

20世紀80年代Krugman、Helpman和lancaster提出新貿易理論的靜態模型,90年代Grossman和Helpman提出的與「內生增長理論」密切聯繫的動態貿易模型得到進一步發展,21世紀國際貿易理論的最新進展主要體現為異質企業貿易模型(trade models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簡稱HFFM)和企業內生邊界模型(endogenous boundary model of the firm)在國際貿易中的廣泛使用。國際學界對貿易模式和貿易流量的解釋,已經日漸進入到企業層次的微觀研究,這些研究將原來的CES偏好假設放鬆為異質企業的假設,並且運用企業層面數據展開實證分析。Baldwin(2005)、Larry Qiu(2006)等學者將關於異質企業貿易模型和企業內生邊界模型的理論稱為「新新貿易理論」(New-New Trade Theory)。

新貿易理論-內容概要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沒有對單獨企業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產業間貿易。在新古典貿易理論中,大多數研究都假定規模報酬不變的條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只是限定了企業所在產業部門的規模,企業的規模則是模糊的。新貿易理論主要研究的是規模報酬遞增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產業內貿易,雖然He新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學lpman-Krugman差別產品模型對企業的規模做出了限定,但為簡化起見,選用的是典型企業,也不考慮企業間差異。近期的實證研究表明,考慮企業間的差異對於理解國際貿易至關重要,同一產業部門內部企業之間的差異可能比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差異更加顯著,而且現實中並非所有的企業都會從事出口,無論在企業規模還是企業的生產率方面,企業都是異質的。新新貿易理論將研究重點放在異質企業上,考慮企業層面異質性來解釋更多新的企業層面的貿易現象和投資現象。

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同樣不涉及企業的邊界問題,現有企業理論僅限於部分均衡分析而忽視了公司內貿易的國際維度。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地位重要性與日俱增,企業國際化過程中越來越複雜的一體化戰略選擇,以及中間投入品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不斷上升,都使得研究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中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選擇變得非常重要。企業如何在不同國家進行價值鏈分配,是通過FDI在企業邊界內進口中間投入品,還是以外包形式從獨立供貨企業手中採購中間投入品,新新貿易理論較好地將產業組織理論和契約理論的概念融入貿易模型,在企業全球化生產這一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理論突破。

新新貿易理論與傳統貿易理論

新貿易理論的區別在於無論是「傳統貿易理論」還是「新賀易理論」,都將「產業」(industry)作為研究單位,而「新新貿易理論」,則將分析變量進一步細化到企業層面,研究企業層面變量(firm-level variations),從而開拓國際貿易理論和實證研究新的前沿。新新貿易理論更關注企業的異質性與出口和FDI決策的關係,關注企業在國際生產中對每種組織形式的選擇。新新貿易理論有兩個分支,一是Melitz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異質企業貿易模型,另一個是Antras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企業內生邊界模型。異質企業貿易模型主要解釋為什麼有的企業會從事出口貿易而有的企業則不從事出口貿易;企業內生邊界模型主要解釋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企業會選擇公司內貿易、市場交易還是外包形式進行資源配置。二者同時都研究了什麼決定了企業會選擇以出口方式還是FDI方式進入到海外市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