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鼠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e/ec/%E6%96%B0%E7%96%86%E9%BC%A0%E6%9D%8E.jpg)
新疆鼠李,為鼠李科灌木,高約1米;樹皮灰褐色;小枝互生紅褐色,被微柔毛或近無毛,枝端具鈍刺。葉紙質,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橢圓形或矩圓形,稀披針狀橢圓形。
- 中文學名 新疆鼠李
- 拉丁學名 Rhamnus songorica Gontsch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目 管花目Tubiflorae
- 科鼠李科Rhamnaceae
- 屬 鼠李屬Rhamnus
- 種 新疆鼠李 分布區域 新疆自治區,前蘇聯中亞地區
- 是否中國特有 否
- 是否引種栽培 人工引種栽培
- 海 拔 1200-2000
新疆鼠李形態特徵
新疆鼠李為鼠李科灌木,高約1米;樹皮灰褐色;小枝互生紅褐色,被微柔毛或近無毛,枝端具鈍刺。葉紙質,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橢圓形或矩圓形,稀披針狀橢圓形,長1-2.2厘米,寬3-12毫米,頂端鈍,基部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不明顯的疏細鋸齒,上面灰綠色,下面黃綠色,無毛或僅基部和葉柄有微毛,中脈上面下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3-4條,不明顯;葉柄長2-3毫米;托葉鑽形,宿存。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10-20個,雌花數個簇生於短枝上,4基數,具花瓣,花梗長2-3毫米;雌花黃綠色,萼片三角狀卵形,具3脈,花瓣矩圓狀卵形,有退化雄蕊,於房球形,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半裂。核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成熟時黑色,具2-3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長約3毫米;種子矩圓形,黃褐色,有光澤,背面有長為種子4/5或近等長的寬縱溝。花期4-5月,果期6-8月。[1]
新疆鼠李生長環境
新疆鼠李生長於海拔1000-1600米的山谷灌叢或山坡林下,或河灘地。
新疆鼠李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新疆西部(新源、鞏留、特克斯、尼勒克、瑪納斯);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新疆鼠李栽培技術
種子採集
採集種子要在果實落地前,將母樹四周地面上的雜草石礫清除淨,以便收集種子。調製種子時,將收集到的種子放入缸內浸泡,果肉腐爛後經搓洗,便得到純淨種子。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沙壤土,保墒性能好,具備灌溉條件的地方作苗圃地。土壤解凍後立即整地。在整地前要澆足底水,施足底肥,底肥用腐熟的農家肥,然後細耕整平。 種子貯藏
種子必須經過混沙貯藏低溫催芽,否則大部分種子會失去生活力。經過沙藏的種子不但發芽率高,而且出苗快,出苗整齊,發芽率可達91%。
播種
採用低床育苗,開溝條播,播幅6-7厘米,幅距20厘米,溝深1厘米左右,覆土1厘米,每畝用種5千克。播種在春分後進行,播種時土壤要保持濕潤。由於覆土薄,播種後至出苗前應覆土、蓋草,以利於保墒。[2]
新疆鼠李栽培技術
育苗管理
經過沙藏的種子播種後25天出苗整齊,從第一株苗出土到出苗終止僅有15天。沒有沙藏的種子出苗晚,出苗不整齊,無明顯的出苗高峰,苗木大小參差不齊,苗木質量較差。
播種後要保持床內土壤濕潤。出苗前不要大水漫灌,大旱時可以噴水。幼苗期間要注意遮蔭。定苗分兩次進行,當大部分苗木出現真葉和苗高5厘米時各1次。定株後適時澆水,除草,施肥,土壤要保持濕潤,忌積水。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6月下旬,每畝用硫酸銨10千克,第2次在7月下旬,每畝施硫酸銨15千克
移植
選擇山地陰坡、半陰坡、半陽坡立地造林,按一般灌木樹種的造林技術造林,造林密度每公頃3000-4800株。最宜在園林綠化中栽培,亦是製作盆景的佳木。
新疆鼠李主要價值
鼠李為優良的用材樹種和庭院綠化樹種,而且是優良的盆景樹種。木材堅硬,結構細緻,紋理美觀,可供家具和雕刻用。果肉供藥用,解熱、瀉下,樹皮、葉可提取栲膠,樹皮、果實可提取黃色染料,並且樹型美觀。鼠李耐乾旱瘠薄,對擴大觀賞樹種和用材樹種資源有很大價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