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疆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7年11月23日,科學技術部公布通過驗收的第五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名單,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驗收。
相關資訊
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主動作為解難題 優化服務促發展
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委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強大奮鬥力量,凝心謀發展,聚力開新局,加大產業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促進群眾增收。
正值冬季,走進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育苗棚,放眼望去,各種菜苗長勢喜人。
該苗棚由伊州區陽之光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管理,公司培育出的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西葫蘆、甘藍[1]等優質蔬菜秧苗供不應求,深受市場青睞。園區相關負責人在走訪時得知企業迫切需要增加大棚,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難題。
哈密市伊州區陽之光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亞權說:「我們之前有5座大棚,隨着秧苗需求量的增加,大棚不夠用了,園區給我們增加了4座大棚,解決了公司的生產問題,現在我們可以多培育100餘萬株秧苗。」
良種壯苗是增收致富的基礎。記者在苗棚看到,新品黃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中間部分用特製夾子夾住,秧苗生機盎然。新品黃瓜苗成活率高、耐寒性強、抗病性好、產量更高,一上市就接到了源源不斷的訂單。近日,伊州區陶家宮鎮預定了30多萬株新品黃瓜苗,農戶在大棚試種後,不僅省心省力,經濟效益也好。
近年來,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立足實際,全力補齊鄉村產業發展短板,帶動農民發展秧苗產業,創新發展出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園區不斷引導和支持農村創業能人加入秧苗培育行業,讓「集約化育苗」取代傳統的家庭育苗,不僅保證了育苗的成苗率和質量,更有利於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
據了解,園區今年種植蔬菜、瓜果秧苗約2000萬株,銷售遍及全市及烏魯木齊、吐魯番、木壘、奇台等地。同時,園區還對大田種植的特色農作物進行結構調整,這種「雙管齊下」的舉措,讓園區今年的秧苗產業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
今年以來,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委積極探索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黨員中心戶+農戶」的產業創新發展思路,通過設立「黨員中心戶」,輻射黨員、聯繫群眾,形成「一帶一、一帶多」產業引領模式,帶動100戶農戶嘗試新品種蔬菜種植。
51歲的種植戶謝香蘭是受益者之一,她家有2座大棚,原先種植傳統的茄子和辣椒,產量和收入都上不去。在園區的幫助下,她學到了新技術,並調整了蔬菜種植品種,今年年收入近4萬元。
園區利用農閒時節,不但吸收就近農民在園區打工,而且無償為他們傳授各種蔬菜瓜果的種植技術,讓農民掙錢、學技術兩不誤。農民裴子芳說:「我在園區工作4年了,不僅學會了芹菜、生菜、西紅柿的種植技術,還能就近照顧家人,挺好的。」
今年以來,園區圍繞產業發展,加大了對新品種蔬菜和作物的推廣和示範應用。記者在園區內的無土栽培科普示範基地和有機蔬菜栽培生產試驗基地看到,西紅柿、辣椒[2]、生菜、油麥菜等新品種鬱鬱蔥蔥、茁壯成長。據了解,園區通過引進作物新品種600餘種,建立500畝有機哈密瓜種植示範園、400畝葡萄種植示範園和1350畝辣椒示範園。通過引進新品種和推廣種植新技術,為各鄉鎮提供可複製的生產模式,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了提高農民的種植水平,今年園區依託運營的科技小院項目,購買科普圖書126本,開展棉花、辣椒、葡萄等農業技術現場培訓、觀摩22餘場次,參訓人數1300餘人次。
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委書記柒元江說:「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我們盡全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實效,引領農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據了解,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多措並舉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90件,共計投入資金191.6875萬元,累計受益群眾1.3萬餘人次。
參考文獻
- ↑ 甘藍和包菜有什麼區別?如何區分?很多人不清楚,看完才明白!,搜狐,2022-09-26
- ↑ 生活中常見的九種辣椒,你最喜歡哪一種?,搜狐,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