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劍橋學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新劍橋學派是個經濟類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新劍橋學派是現代凱恩斯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繼承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該派提出了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的觀點,試圖在否定新古典綜合派的基礎上,重新恢復李嘉圖的傳統,建立一個以客觀價值理論為基礎,以分配理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並以此為根據,探討和制定新的社會政策,以改變資本主義現存在分配製度來調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矛盾。

新劍橋學派概述

新劍橋學派是當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在與凱恩斯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分支——以美國薩繆爾森等人為首的新古典綜合派,就增長理論、資本理論、分配理論等進行論戰過程中形成的。該學派自命為凱恩斯學派的嫡傳,而把新古典綜合學派稱為「雜種的」或「冒牌的」凱恩斯主義。因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都執教於英國劍橋大學而得名,同時,又與以馬歇爾為代表的舊劍橋學派的傳統理論相背離,所以,又被稱為新劍橋學派或後凱恩斯學派或新凱恩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瓊·羅賓遜、N·卡爾多、對新劍橋學派的產生有重大影響的還有P·斯拉法以及倫敦大學的羅伊·哈羅德、波蘭學者卡萊茨基等,以上幾個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者,是新劍橋學派的先驅、是新劍橋學派產生的理論基礎。1958年,羅賓遜的代表作《資本積累論》發表,同年卡爾多在《經濟研究評論》上發表一篇名為《幾種不同的分配理論》的論文,把經濟增長理論和收入分配理論結合起來,着重考察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勞動收入(主要是工資)和財產收入(主要是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相對份額的變化。他們在分析這種份額變化的規律以及對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影響後認為,國民收入分配失調是社會癥結所在,強調應由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對國民收入的分配進行調節,以實現收入的「均等化」。他們兩人根據共同的理論特點,並提出自己的模型。由此,標誌着新劍橋學派的產生。1962年,羅賓遜又出版了《論經濟增長的理論》論文集,再一次宣揚如何利用凱恩斯理論來解決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等所謂迫切問題。使新劍橋學派的理論與政策的觀點更加旗幟鮮明。

在凱恩斯主義形成之前,新古典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長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學派又稱"劍橋學派"。第二次大戰後,在與新古典綜合派的論戰之中,劍橋大學的瓊·羅賓遜、卡爾多、帕西內蒂等學者提出了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的主張,由於他們的理論觀點完全背離了以馬歇爾為首的老一代劍橋學派的傳統理論,因而被稱為"新劍橋學派"。

新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瓊·羅賓遜、卡爾多、斯拉法、帕西內蒂等。他們都是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其中瓊·羅賓遜和卡爾多是這個學派的實際領袖。

瓊·羅賓遜和斯拉法

作為以馬歇爾為代表的劍橋學派的成員瓊·羅賓遜和斯拉法,在20世紀的20年代曾是馬歇爾理論的積極支持者,但同時又發展了馬歇爾學說。例如,他們創立了壟斷競爭理論。在凱恩斯《通論》發表後,瓊·羅賓遜轉而追隨凱恩斯,成為凱恩斯經濟學的積極鼓吹者。她所著的《就業理論引論》、《資本積累論》、《經濟增長的理論》、《經濟學異端》等著作,被認為是根據凱恩斯經濟學並在理論上有所發展的作品。 1973年她與約翰·伊特韋爾合寫的《現代經濟學導論》一書,則被認為是按照新劍橋學派觀點系統闡述經濟問題的一本入門書。目前,瓊·羅賓遜是新劍橋學派中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經想把馬克思、凱恩斯和李嘉圖的經濟理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經濟學理論。但並沒有實現這一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卡爾多

卡爾多(1908年--), 1930年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留校任教;1947年擔任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研究及計劃小組組長;1949年起任劍橋大學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經濟穩定與增長論文集》、《經濟政策論文集》等。他與瓊·羅賓遜在分析方法上雖然不完全一致,但他們之間仍有基本的相似性。例如,他們都以凱恩斯關於資本主義經濟收入分配失調作為考察的重點,都把收入分配理論作為經濟學的研究任務。

斯拉法

斯拉法(1898年--),早在1936年以前,就是以馬歇爾為首的劍橋學派的著名經濟學家,曾寫過一些論文對以馬歇爾為代表的經濟理論提出了修正。他長期從事《李嘉圖著作和通信集》的編輯和考訂工作。1960年,他的名著《用商品生產商品》一書出版。這本書在西方經濟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被認為是對李嘉圖--馬克思價值論的"重大發展",並對新劍橋學派經濟理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瓊·羅賓遜認為,新劍橋學派的經濟理論正是以斯拉法的學說作為進一步探討價值和收入問題的依據。她把斯拉法的這本著作的出版稱作經濟理論上的"革命"。

帕西內蒂

帕西內蒂的貢獻被認為是在卡爾多理論的基礎上,對收入分配問題作了進一步的理論分析,豐富了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增長理論。

新劍橋學派的理論淵源

追溯新劍橋學派的理論淵源,自然要提到波蘭經濟學家米哈爾·卡萊斯基的理論。在凱恩斯的《通論》出版之前,卡萊斯基在1935年就以波蘭文發表了幾乎和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相同的理論。他把社會分為兩大階級,國民生產分為兩大部類的分析引人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分析,把不完全競爭、壟斷價格的作用結合到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強調投資對國民收入變動和分配所起的決定作用。這些對新劍橋學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羅賓遜對卡萊斯基非常推崇,她說:"卡萊斯基的論述在某些方面是比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更為真正的'通論'"。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是新劍橋學派的思想基礎。例如,新劍橋學派師承凱恩斯的投資--儲蓄分析;堅持有效需求原理;強調投資支出對經濟活動水平的決定作用。正因為如此,他們自命是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嫡傳。他們將凱恩斯《通論》第24章中關於社會哲學的思想更加系統化和深入化。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和收入分配是不均等的,因而是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着坐收利息的食利者階層,只要消滅了這個食利者階層,資本主義社會就可以改觀,走向"文明生活新階段"。

對新劍橋學派有影響的,還有長期在劍橋大學工作的意大利經濟學家斯拉法。斯拉法在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產商品》的一書,為新劍橋學派提供了微觀經濟理論基礎,新劍橋學派對斯拉法的這本著作極為推崇,宣稱要通過斯拉法的理論體系回到李嘉圖古典經濟學的傳統,"重建政治經濟學"。所以,這個學派有時又有"新李嘉圖主義"之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