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余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余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區所在地。東界樟樹市新幹縣,南連峽江縣、吉安縣,西接分宜縣,北鄰上高縣、高安市,距南昌市160千米。轄區面積1775平方千米,下轄4個街道、10個鎮、6個鄉。2020年末,渝水區常住人口為92.79萬人。 渝水區是中共新余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前身為新余縣,於吳寶鼎二年(267年)建縣,以袁河中游昔稱渝水而名新渝,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新渝為新喻,1956年更名新余縣,1983年在原新余縣管轄的範圍內設立渝水區,為新余市轄縣級行政區。渝水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極短,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 2020年,渝水區地區生產總值為608.03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43.53億元。[1]

建置沿革

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建新渝縣,以袁河中游昔稱渝水而名新渝,縣治龍池墅,屬安成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撤新渝入吳平;開皇十一年(591年),吳平入宜春,屬洪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析宜春復立新渝縣,屬袁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新渝為新喻。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尹制,新喻縣直屬江西省。 1956年7月2日,新喻縣更名新余縣。 1960年9月30日,新余縣升為省轄市。 1963年,新余市撤市復縣,屬宜春地區。 1983年7月27日,國務院批覆撤銷新余縣,恢復新余市。1983年10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覆,決定在原新余縣管轄範圍內設立渝水區,隸屬新余市。

區劃沿革

1983年,撤銷新余鎮,改設街道辦事處;設立周宇鎮;設立花古山鎮(贛府字[1983]206號)。 1984年,良山鄉併入周宇鎮(贛府廳字[1984]492號)。 1987年3月14日,設置南英鄉建制(贛府廳字[1987]127號批覆)。 1988年12月10日,撤銷羅坊鄉、水北鄉、水西鄉、姚圩鄉,分別設立羅坊鎮、水北鎮、水西鎮、姚圩鎮;原下村鄉的行政區域劃歸花古山鎮並更名為下村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覆)。 1995年6月21日,撤銷觀巢鄉、河下鄉、珠珊鄉,設立觀巢鎮、河下鎮、珠珊鎮(贛民字[1995]108號批覆)。 1998年4月7日,撤銷歐里鄉,設立歐里鎮(贛民字[1998]52號批覆)。全區轄1個街道、10個鎮、11個鄉。 2001年8月27日,撤銷沙土鄉建制,改設城北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城南街道辦事處(贛民字[2001]417號批覆)。 2001年11月26日,撤銷南英鄉,劃歸羅坊鎮(贛民字[2001]529號批覆)。 2003年10月21日,撤銷北崗鄉、東邊鄉和馬洪鄉,北崗鄉、馬洪鄉分別成建制劃歸羅坊鎮和水西鎮管轄,東邊鄉分別劃歸羅坊鎮和水西鎮管轄(贛民字[2003]271號批覆)。 2005年1月19日,新余市《關於同意渝水區將城北街道辦事處調整為二個街道辦事處的批覆》(余府字[2005]4號):1、將城北街道辦事處部分管轄範圍析出設立袁河街道辦事處。2、調整後,城北街道辦事處管轄:橋背、老屋場、毛家、富塘、堆上、嶺泉(小路口村小組除外)、東陂、勝利8個行政村和城北12個居委會。駐地不變;袁河街道辦事處管轄:送橋(含嶺泉行政村的小路口村小組)、王坑、望城、夏家、鄭家5個行政村,以及新鋼公司將來劃歸屬地管理的居委會。駐五一路與清萍路交叉口西側。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渝水區轄4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城南街道、城北街道、袁河街道、新鋼街道、水北鎮下村鎮良山鎮羅坊鎮姚圩鎮珠珊鎮河下鎮觀巢鎮歐里鎮、水西鎮、鵠山鄉、人和鄉、界水鄉、南安鄉、新溪鄉、九龍山鄉。區人民政府駐抱石大道257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渝水區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區所在地。東界樟樹市、新幹縣,南連峽江縣、吉安縣,西接分宜縣,北鄰上高縣、高安市,距省會南昌160千米。地跨北緯 27°50',東經114°58'之間。轄區總面積17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渝水區屬低山丘陵區,袁河橫貫其間。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平,由外圍逐漸向中部傾斜。

氣候

渝水區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山川秀麗,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無霜期長,寒冬較短,年均勻溫17.8℃,年降水量1550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渝水區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盛產水稻、棉花、油茶、花生、芝麻、柑桔、茶葉等。仙女湖景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5%,共有220種,765屬,3000多種,占全國總科62.3%,有各種鳥獸類76種。

礦產資源

渝水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金、銅、錳、鎢、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瓷土等30多種,其中鐵礦、硅灰石、大理石的儲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儲量列全國第二。

人口

2020年末,渝水區戶籍人口69.49萬人,城鎮化率為75.36%。全年出生人口5403人,出生率7.56‰;死亡人口2744人,死亡率3.84‰;自然人數2744人,自增長率3.72‰,比上年下降1.33個千分點。 新余市渝水區(常住人口:92.8萬) 渝水區,隸屬江西省新余市,面積177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23人/平方公里,城鎮化率77.3%,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2年。十年間,常住人口增加8.9萬。年均增長1%。劉、張、李是其人口前三大姓。[3]

經濟

渝水區新貌

2020年,渝水區地區生產總值為608.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43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284.63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288.97億元,增長2.9%。從全年走勢來看,從一季度下降7.7%,二季度下降2.2%到三季度增長1.6%,四季度增長3%,總體經濟恢復明顯。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5.66:46.81:47.53。非公有制經濟逆勢前行,完成增加值339.53億元,比2019年增長1.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8%。 2020年,渝水區財政總收入完成43.53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0.18億元,占財政總收入比重92.3%,同比增長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81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9.4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85.3%,同比增長3.4%。 2020年,渝水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2019年增長8.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30.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5.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2.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193.3%;非國有經濟投資下降8.1%,其中民間投資下降7.5%。 2020年,渝水區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37萬元、2.12萬元,分別增長4.5%、6.6%。

第一產業

2020年,渝水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2億元,比2019年增長2.86%。糧食種植面積81.31萬畝,增長3.46%。其中,穀物種植面積74.14萬畝,增長1.25%;豆類種植面積2.07萬畝,下降15.3%;薯類種植面積2.39萬畝,下降17.9%。油料種植面積7.97萬畝,下降2.5%。蔬菜種植面積7.71萬畝,增長10.25%。棉花種植面積1.83萬畝,增長5.13%。全年全區糧食總產量28.2萬噸。其中,早稻12.73萬噸;中稻及一季晚稻1.46萬噸;二季晚稻13.14萬噸。 2020年,渝水區糧食總產量28.2萬噸,比2019年下降15.2%。其中,早稻12.73萬噸,下降7.3%;中稻及一季晚稻1.46萬噸,下降36.4%;二季晚稻13.14萬噸,下降17.1%。 2020年,渝水區油料產量1.05萬噸,比2019年下降4.2%。其中,花生6801噸,下降2.3%;油菜籽3465噸,下降11.7%。棉花產量2092噸,下降2.5%。茶葉產量300噸,下降2.3%。水果產量7.3萬噸,增長15.9%。其中,柑桔產量6.9萬噸,增長13.97%。蔬菜產量9.72萬噸,增長12.4%。 2020年,渝水區肉類總產量1.95萬噸,比2019年下降52.55%。其中,豬肉產量1.78萬噸,下降40.34%;牛肉產量465噸,下降86.34%;羊肉產量17噸,下降89.76%。禽蛋產量2596噸,下降55.34%。水產品產量2.16萬噸,增長21.31%。

第二產業

2020年,渝水區全部工業增加值2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3.8%,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區本級比上年增長6.1%,新鋼下放後比上年增長4.4%。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含新鋼下放)實現營業收入1039.26億元,增長8.4%。區本級(不含新鋼)實現營業收入299.06億元,下降2.4%;實現利稅13.47億元,下降4.8%。袁河經濟開發區投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家,安置從業人數9127人,下降10.6%。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8.7%;營業收入243.12億元,下降2.1%;實現利稅10億元,下降3.4%。 2020年,渝水區建築業增加值64.76億元,增長0.7%,占生產總值比重為10.65%。全區具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0.1億元,增長19.5%。其中,建築工程產值83.8億元,增長14%,占建築業總產值83.7%;安裝工程產值5.6億元,增長235.3%,占建築業總產值的5.6%。

第三產業

2020年,渝水區房地產開發投資3.2億元,比上年下降 42.4%。其中,住宅投資 2.25億元,下降 44.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58億元,增長1.9%。商品房竣工面積13.9萬平方米,下降71.8%,其中住宅12.6萬平方米,下降72.9%;商品房銷售面積28.7萬平方米,下降56.7%,其中住宅28.1萬平方米,下降55.5%;商品房待售面積14.0萬平方米,下降17.6%,其中住宅7.9萬平方米,下降29.5 %;商品房銷售額16.5億元,下降48.4%,其中住宅16.1億元,下降46.9%。 2020年,渝水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72億元,比上年增長2.7%。 2020年,渝水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0.02億元,比上年增長28.98%。其中出口9.65億元,增長37.06%。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511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5%。實際利用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191.51億元,增長8.5%。[4]

交通運輸

渝水區境內浙贛鐵路橫貫東西,東面與京九鐵路毗鄰,上(高)新(余)鐵路、新(余)周(宇)鐵路南北伸展。 2020年,渝水區等級公路達2250公里,旅客運輸量985萬人次;貨物運輸量2209萬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渝水區中小學招收學生7401人,畢業學生8615人。在校學生39783人。現有中小學校專任教師2756人,其中研究生畢業12人,本科畢業1794人,專科畢業937人,高中學歷13人。幼兒園200所,在園人數26695人,教職工人數2959人,專任教師1875人。中小學校圖書藏量102.8萬冊,固定資產8.63億元,其中儀器設備資產7194.13萬元。

文化事業

2020年末,渝水區有區級文化館、圖書館各一個,鄉鎮文化站17個,村民小組文化室186個。區有線電視平均每周播出時間120小時,有線電視入戶率67%。

醫療衛生

2020年末,渝水區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50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2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145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05人,註冊護士500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29張。

社會保障

2020年,渝水區民生支出21.44億元、增長21.4%。3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626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129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4億元,扶持、帶動就業創業568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8%,區人社局獲評全省就業創業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9.9萬人、參保率達98%。城鄉低保人均月補差分別提高至450元、325元,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月標準分別提高至915元、615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穩步提升。特困失能老人集中照護工作成為全省樣板。41個城市頤養之家建成投用,社區服務覆蓋率達100%。[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渝水區以袁河中游昔稱渝水而得名。

文物古蹟

魁星閣


魁星閣,位於新余城南虎瞰山,西北傍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年—1224年),初名「采芹閣」,改名東瀛閣,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時更名「文昌閣」,清同治十年(1871年),知縣祥安率全縣士民捐資按原貌重建,改名「魁星閣」。

孔廟

孔廟,又名文廟,位於城南虎瞰山,東南近魁星閣,西接明倫堂,南瀕袁河,北靠二中。唐大曆八年(773年),知縣杜臻創建,自宋代以來,先後修葺、增修、重修共計25次。

瀛洲書院

瀛洲書院,位於城南虎瞰山西南,前瀕袁河,東鄰明倫堂,坐北向南,磚木結構。書院是魁星閣、孔廟等古建築群體中的一部分。

夫子堂

夫子堂,座落在下村鎮城潭梁家,始建於明洪武初,因梁寅的門生相國金幼孜書額《夫子堂》而得名。隆慶三年(1569年)和清乾隆七年(1742年)官府曾捐資修葺。

羅坊會議舊址

羅坊會議舊址,位於渝水區羅坊鎮東南2千米的陳家鬧,屬近代南方普通店房風格,三開間一廳兩廂,中廳分為前後二室。前室為當年的會址,後室為警衛人員住處,左廂是毛澤東居室兼辦公用房,右廂為周以栗住室,面積為201.47平方米,屋脊高6.75米,保持完好。

風景名勝

蒙山風景區

蒙山,地處贛中大地,跨渝水、分宜、上高三境,距新余市區35千米。蒙山呈南北走向,「勢雄千仞、盤根百里」,層巒疊嶂間隱伏着奇洞怪石;藤蔓苔蘚,鋪綴於澗石谷壑之間;泉飛瀑走,霧蝕霞紅,「星分於水,取象於蒙」,人文和自然景觀奇特。 蒙山主峰白雲峰,又名白雲嶺、白雲腦,海拔1004米,為蒙山最高峰。春夏之間,雲霧繚繞,晦明朝夕,山腰大雨,山嶺晴明,恍惚迷離,如入仙境。 天雲標,在蒙山東南,「壁立千仞,雲氣瀰漫」,極似雲海中突兀的航標。峰間有一古洞,名「蓮花洞」。洞內有天然的石象、石佛、石觀音及色澤如蓮花的玲瓏石。

仙女湖景區

仙女湖景區位於江西省新余市西南16千米處,是江西省水上游泳資源豐富,開發較成功的湖泊型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298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千米,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渝水區獲「江西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範區」榮譽稱號。 2020年1月2日,江西省水利廳授予「2019年度江西省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榮譽稱號、渝水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6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二類先進縣。同年8月,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區。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12月2日,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區」。 2021年1月18日,獲「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1年8月20日,被江西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命名為2018-2020年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範縣。 2021年12月,被確定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2022年2月,新余市渝水區(938.67億元)入選2021年江西省經濟總量十強縣,排名第2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