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高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高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錦河中游,東經114°28′-115°10′,北緯28°02′-28°25′。北連宜豐,東接高安、南界新余、分宜、西鄰宜春、萬載,縣城距南昌113千米、宜春90千米。全縣東西長68千米,南北寬45千米,總面積1350.25平方千米。2006年年末總人口346303人。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主要山脈為蒙山末山。山地、丘陵、平原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1.76%、65.79%、32.45%。最高處為蒙山主峰白雲峰,海拔1040.2米;最低處為泗溪鎮良田村東北田鍛,海拔30米。主要河流為錦江及其坪溪水、羅河耶溪江口水、水口水、蒙水、嶂河等支流。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型。年平均氣溫17.5℃,1月平均氣溫5.2℃,7月平均氣溫29.2℃;年平均雨量約1650毫米,年均日照1700小時,年均無霜期為260天左右。[1]

概覽

上高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錦河中游。全縣國土面積1350平方公里,轄6鄉6鎮3場1街道,168個村委會,18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4.6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56人。縣城人口12.8萬人,城市化率達37%。

上高歷史悠久,是源遠流長的千年古邑。東漢靈帝中平年間(公元184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遷到上高,始建上蔡縣,為上高縣之始,距今有1822年的歷史。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為望蔡縣。唐中和年間(公元581年)初置上高鎮,南唐升元初(公元937年),廢上高鎮改置上高場,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場為縣,始名上高縣,沿用至今。從1968年2月起,隸屬於宜春地區,即現宜春市。

上高交通便利,是自古以來的商旅要棧。上高扼湘贛通衢要衝,縣城東距省會南昌市112公里,西離宜春市98公里,南距新余市60公里,北離廬山260公里,到上海杭州福州、廈門、武漢、長沙、廣州等地皆可朝發夕至。320國道橫貫縣境59公里,滬瑞高速公路擦肩而過,武吉高速穿境而過,並設有出入口、管理處、服務區,浙贛鐵路接軌境內,有錦河直達贛江,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縣100%的鄉鎮、7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構建了縣內半小時經濟圈。

上高資源豐富,是物華天寶的美麗家園。上高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鈷的儲量占江西省的70%,石灰石儲量居江西省首位,硅灰石儲量占全國的1/4。上高素有「贛中糧倉」之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瘦肉型生豬基地縣、全國優質苧麻基地縣、全國「三辣」之鄉。主要農副產品有稻穀、生豬、苧麻、「三辣」(辣椒、大蒜、生薑)等。

上高歷史厚重,是古蹟眾多的名勝之地。目前,縣博物館館藏文物1264件。其中,獅子垴遺址文物,證明4000多年前上高就有人類居住;唐代瓷器遺址文物,說明當時上高陶瓷生產具備先進水平;蒙山銀礦遺址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礦冶業的發展具有很大價值。九峰崇福寺,曾是唐代的佛教聖地之一。葫蘆石因劉伯溫在此求教於曾義生,輔佐朱元璋得天下,而成為明朝的一方「聖地」。敖峰疊翠、末嶺晴雲、鏡山夜月、山湖夕照、蒙頂積雪、斜口秋風、錦水歸航、鸕河罷鈎,被譽為「上高八景」。九峰林園,歷來為避暑遊覽之佳境。錦河南岸的大觀塔,建於清乾隆52年。唐代鍾傳據九峰之險,鎮撫江南而封南平王。宋代岳飛激戰楊麼,太平軍轉戰上高。1926年,北伐軍在斜口與北洋軍激戰。1927年,朱用光首建中共上高支部。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軍途經上高。1941年,「上高會戰」,殲滅日軍2.4萬餘人,被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上高文化燦爛,是社會進步的文明之邦。上高自古人才輩出。自唐至清,中進士者48人,中舉人者125人。唐有詩人任濤為「咸通十哲」之一,明朝王綱先後擔任監察御史、右布政使等職,清鄭秉欽點榜眼,晚清外事活動家黃懋材享譽海外。改革開放以來,上高文化得到長足發展,農民攝影享譽全國,並漂洋過海,出國展出。農民版畫、藏書票、嗩吶、剪紙等群眾文化異彩紛呈,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被譽為「農民攝影之鄉」。 上高高考二本上線人數萬分人口比從2002年起先後四年為全市第一,是全國「雙基」教育、特殊教育先進縣,是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全國首批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縣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縣城建城區面積達14.4平方公里,人口14.8萬。縣城規劃區面積26.6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43.6%,人均綠地面積19.7平方米,

城區有十六條主次幹道,道路總長63公里;開通公交線路,投入運營公交數為30輛,運營線路網長度為38公里,水廠綜合生產能力為6.2萬立方米/日,供水主幹管總長度71公里,供水覆蓋面積9平方公里,自來水普及率100%;有水沖式公廁17座,垃圾中轉站10座;市區主要街道清掃率100%,垃圾清運率100%;建成鏡山公園、街心花園、沿江休閒公園、街頭綠地等,現狀建成區內共有城市綠地面積為335.0ha,人均綠地公共面積6.52m2/人,綠地率為28.8%。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了499.8ha,綠化覆蓋率32.9%。。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市民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環境顯著改觀。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投資建成了占地130畝的鏡山廣場,美化亮化了東西北三個入城口、敖山大道、鏡山大道、"一江兩岸"等工程,為縣城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市民居住環境顯著改觀。

城市道路網絡基本形成。先後修建了鏡山大道、上高大道、學園路、青年路、蘭家路、沿江東路、商城南路、錦豐路、團結路、友誼路等路街,使上高縣城區道路形成「六橫七縱」的格局。 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成效顯著。縣城以中心商城改造為突破口,不斷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建設步伐。2007年以來,該縣先後規劃建設了一批高品質的住宅小區,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錦園小區、友誼小區、錦都聖地雅閣、御山華府、帝景豪庭、學園名仕、高陽翰林院、建築築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並於2007年完成了和平路、建設路、街心的改造工程,使老城區的面貌煥然一新。並於2006年2月21日成立了上高縣新城區開發辦公室,目前,新城區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道路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拆遷安置工作。

上高縣地處114°28′——115°10′E,28°02′—28°25′N之間,東西最大長度68KM,南北最大寬度45KM,全縣總面積1350.25KM2。

年平均氣溫為17.6℃,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5℃,夏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9.1℃;極端最高氣溫為40.8℃,極端最低氣溫為-10.0℃;3月下旬進入春季,5月下旬後期進入夏季,9月下旬進入秋季,11月下旬進入冬季。一般11月下旬進入冬季。一般11月下旬開始出現初霜,2月底終霜,平均無霜期達276天。初雪平均日期在12月下旬,終雪平均日期為2月底,年平均降雪日為7天。

年平均降水量為1718.4mm,4—6月平均降水量為763.6mm,占年降水量的44%;受季風影響,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多,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減少;6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為277mm;12月降水量最少,平均為49mm。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68.2小時;7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平均為243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最少,平均為70小時。

根據氣候特點,縣內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春季低溫有雨,洪澇,夏季高溫、伏秋乾旱、大風冰雹、寒露風、冬季寒潮、凍害、雷電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

上高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型,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冬夏季長,冬季冷而夏季熱,春季濕而秋季干,熱量資源豐富,降水上高縣土地總面積1350平方公里。其中:農業用地511023畝,占25.26%;山地3.56萬畝,占1.76%;水面106868.5畝,占5.28%;城鎮、村莊、道路等其它用地339982畝,占16.8%。土壤質地肥沃,主要以紅壤土和水稻土為主。其中:紅壤土占土壤面積的51.1%,水稻土占土壤面積的16.8%。縣域土地結構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體系,土層疏鬆的溝谷平原對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非常有利,而丘陵崗地平緩,開發潛力較大,適宜於發展旱地作物和經濟林木。[2]

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有着優越的氣候條件。

相關視頻

上高縣將撤縣設市 匯報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