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斜脈膠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斜脈膠桉

中文名:斜脈膠桉

學 名:Eucalyptus

kirtoniana F. V. Muell.

別 稱:廣西野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桃金娘目

科:桃金娘科

亞 科:細籽亞科

族:細籽族

亞 族:桉亞族

屬:桉屬

組:大藥組

亞 組:長藥亞組

種:斜脈膠桉

命名者及年代:F. V.

Muell.,1879

斜脈膠桉(學名 Eucalyptus kirtoniana F. V. Muell.)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喬木,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潮濕的鹽鹼土。中國華南各地栽種,生長迅速,40齡的樹幹寬60厘米,萌生力強,耐瘠土。 木材為散孔材,材色淡黃,紋理較通直,結構粗,材質重,硬度中等。可供建築、礦柱、電杆、枕木和家具等用 。材質硬而韌,紅色,紋理不扭曲,是比較好的樹種。枝葉含油0.26%。 [1]

斜脈膠桉形態特徵

斜脈膠桉, 喬木,高20米;樹皮宿存,深褐色,方塊狀裂如松樹皮;嫩枝有棱。幼態葉對生,葉片卵形或闊披針形,寬達7厘米;成熟葉片革質,披針形,稍彎曲,長10-15厘米或更長,寬2-2.5厘米,兩面均有細小黑腺點,側脈以45度開角斜向上,邊脈離葉緣1.5毫米;葉柄長1.5-2厘米。

傘形花序腋生,有花5-9朵,總梗扁平,長2-2.5厘米;花梗長3-4毫米;花蕾紡錘形,兩端尖,長1.4-2厘米,寬6毫米;萼管長7-10毫米;帽狀體與萼管同長,先端漸尖;雄蕊長8-10毫米,花葯橢圓形,縱裂。

蒴果近球形或鐘形,長8-10毫米,寬8毫米,果緣與萼管口平齊,果瓣4,先端鈍,突出萼管外。花期8-9月。

斜脈膠桉近種區別

斜脈膠桉和樹膠桉(Eucalyptus resinifera Smith)很接近,後者側脈與中脈幾成直角,邊緣靠近葉緣;這個種的側脈斜舉,邊脈離葉緣較遠。

斜脈膠桉產地生境

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潮濕的鹽鹼土。中國華南各地栽種,在廣西賀縣荔浦永福河池以南的平坦地,以及桂南在海拔800米以下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平緩地,都能生長。

斜脈膠桉為陽性樹種,對造林地條件要求略高,喜生在土層深厚、疏鬆、肥力中等的山溝河岸或宅旁。能耐短期-6℃的低溫。

斜脈膠桉繁殖方法

選擇10-15年生、皮薄、樹幹通直的母樹採種。每年5-6月種於成熟。一般出種率為8%。每公斤種子成苗14-16萬株,可供造林500-600畝。種子隨采隨播。如要貯藏,可用袋裝放在通風千燥處,可保存發芽力二年。 [2]

斜脈膠桉幼苗側根較多,為有效地發揮其前期速生的特性,用營養苗造林比用大苗造林效果好。育營養苗的方法、時間和苗期管理等,與其他按樹育營養苗的要求相同。

斜脈膠桉栽培技術

選擇土層比較深厚肥沃的兩山夾谷或地勢低平的地方造林,如造林地平綏應全墾,並在全墾基礎上開穴造林。在宅旁或河谷溝邊造林,用穴墾60厘米×60厘米×40厘米。

斜脈膠桉在引種區內,用營養苗造林,全年四季雨後林地濕透時都可定植,但一般春季造林效果最好。如用人苗造林,應把門分之三的葉片剪去,減少蒸騰,才能保證成活。

造林密度過大,影響植株的發育,過稀會影響樹千通直。1960年中國廣西林科所作過密度試驗:株行距2米×2米,十五年生的每畝蓄積10.9立方米,干形極好;3米×3米的每畝蓄積7.6立方米;4米×4米的每畝蓄積8.4立方米,干形比較彎曲。試驗地為磚紅壤性紅壤,地力較差。如造林地土壤吧力較高,培育人材為目的的,初植密度以2.5米×2.5米為宜。桉樹林地一般比較乾燥,為提高上壤肥力和增加林地上壤持水量,促進林木生長,宜與其他闊葉樹或豆科樹種混交造林。

撫育:幼林撫育,如全墾造林,主要是除水鬆土為主。如穴墾造林,在除草鬆土的同時,應逐年把祉穴擴大。成林撫育,是達到成林成材的關鍵。

間伐:造林2-3年林分鬱閉後,林內植株出現強烈分化,甚致枯頂死亡,必須間伐。間伐強度以30-40%為宜,間伐後宜保留0.7的鬱閉皮。

斜脈膠桉主要價值

木材為散孔材,材色淡黃,紋理較通直,結構粗,材質重,硬度中等。可供建築、礦柱、電杆、枕木和家具等用。

材質硬而韌,紅色,紋理不扭曲,是比較好的樹種。枝葉含油0.26%。

參考來源

  1. 斜脈膠桉,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53(1)卷 (1984) >> 041頁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