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辭 | |
---|---|
文辭,拼音是wén cí,漢語詞語,意思是言詞 動聽的辭令;文章。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文辭 [1]
拼音 wén cí
注音 ㄨㄣˊ ㄘㄧˊ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解釋
1.言詞動聽的辭令。[2]
2.亦作"文詞"。文章。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
《戰國策·秦策一》:"繁稱文辭,天下不治。"《韓詩外傳》卷十:"故使者必矜文辭,喻誠信,明氣志,解結申屈,然後可使也。"
《史記·伯夷列傳》:"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可概見,何哉?"
《史記·儒林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
《史記卷六十三王世家》:"天子恭讓,群臣守義,文辭爛然,甚可觀也。"
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辭超卓,四座嘆之。"
宋·司馬光《賢良策問》:"國家比下詔書,以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豈特以學問之富貴為賢良,文辭之麗為方正邪?"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文詞稍勝者即號才人,音律極精者終為藝士。"
梁啓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節性(王符)、公理(仲長統)雖文辭斐然,然止於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