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言文連詞「而」字用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言文連詞「而」字用法 [而] 用作連詞。是文言文中起關聯作用的虛詞,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句子與句子。它連接的兩個部分,或表示並列、相承的關係,或表示轉折、遞進的關係。有時也表示修飾的關係。[1]

[]

「而」偶爾還可用作代詞,但在初中文言課文中尚未出現過,故此項不作例釋。

1.「而」表示前後相承關係,相當於「就」。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第一次擊鼓,官兵的士氣就上來了;第二次擊鼓,士氣就逐漸衰退;到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

2.「而」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相當於「並且」、「而且」,有時也可不譯。例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永州的郊野出產(一種)奇異的毒蛇,黑色的身體,帶有白色的花紋。

3.「而」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可是」、「但是」。例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千里馬(是會)常常有的,可是(識馬的)伯樂(卻)不(會)常常有。

4.「而」表示條件、因果關係,連接的兩項,或前因後果,或前果後因。相當於「那麼……就」、「因而……就」等。例如: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馬諫議書》)——名稱和實際是否相符的問題已經明白了,那麼天下的大道理就弄清楚了。

5.「而」表示假設關係,一般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例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各位如果有(這個殺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所向)就可以了。

6.「而」表示修飾關係,它所連接的兩項,具有修飾與被修飾的關係,即前項是後項的狀語。相當於「着」、「地」。有時也可不譯。例如;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河曲的智叟笑着勸阻他。 (2)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清晨前往,傍晚返回。

而ér néng

字形本義:隨後也;難說也。|下顎之須,三十而生,後身生者,男有女無。

基本含義:㊀隨後,於是。㊁乃,但;言難得(而得),含轉折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