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山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雲南省下轄的民族自治州,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東南部,東與廣西百色市接壤,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界,西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

文山州早在5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就在這裡設州置郡;明、清設廣南府和開化府。

截至2017年,文山州轄文山市、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7個縣,州府所在地文山市。

2018年12月13日,文山州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1]

概述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東南部,東與廣西百色市接壤,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界,西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東西橫距255公里,南北縱距190公里,土地面積3223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和半山區占總土地面積的97%,居住着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等20多個民族,2010年末總人口為370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5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4.3萬人,占總人口的56.6%。國境線長438公里,州府文山市距省會昆明356公里。2008年未境內有1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邊境口岸,邊民互市點24個,可進行邊境進出口貿易。自然風景可觀,名勝古蹟較多,民族風情文化多姿多彩。州人民政府駐文山市。

文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北回歸線橫貫文山州而過。全州70%的地區屬亞熱帶,30%的地區屬溫帶,年均降水量和日照量都相當充足,全年無霜期達270—350天,這種得天獨厚的光、熱、水、氣條件,賜予了文山州豐富的生物、水能、礦產和旅遊資源。

文山植物種類眾多,除產玉米、稻穀和豆類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三七、八角、草果、油桐、辣椒、煙葉、茶葉、花生等農特產品和經濟作物,尤其是享譽國內外的名貴藥材三七,產量和質量均為全國之冠,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金不換」,當代醫學專家譽之為「人參之王」。

大自然賜予了文山極其豐富的地下寶藏。現已探明和發現的黑色、有色、稀有貴重金屬、非金屬礦已達12類58種670個礦點。其中銻、錫儲量分別居全國第二、第三位,錳儲量居全國第八位,鋁土儲量居雲南首位。由於礦種多,儲量大,品種也較為齊全,因此,文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中的王國」。

文山享有「三七之鄉」的美譽。全州土地遼闊,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生物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有較好的優勢,開發前景良好。開化「三七」、廣南「八寶米」、丘北「辣子」是名特產,富寧是中國「八角」的主要產區之一。礦產多、儲量大、品位高,有多種有色金屬,其中:錫、銻、錳礦儲量分居全國的第二、三、八位。

地理位置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是文山縣的薄竹山海拔2991.2米,最低點是麻栗坡縣的船頭(天保國家級口岸),海拔107米,平均海拔在1000—1800米之間。州府所在地文山海拔為1260米,年平均氣溫19度,年降雨量779毫米,全年無霜期356天,日照時數2228.9小時,多為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然氣候

文山州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部。年平均氣溫19度,年降雨量779毫米,全年無霜期356天,日照時數2228.9小時,多為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徵為西南部多,東北和中西部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乾濕季分明,5~10月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因此部分地區容易發生乾旱或洪澇等災害。

太陽輻射能豐富,熱量資源充足。熱量分配在時、空分布上的特點是:冬季氣溫較高,春季氣溫回升快,2~4月平均每月上升4℃左右,3月份氣溫基本穩定在15℃以上;夏季高溫不強,大部地區7月均溫僅21~23℃,7月後開始下降,秋季降溫快,9月份均溫比7月份下降2℃以上,部分縣平均最低氣溫已降至16℃以下。但受低雲和霧雨影響,太陽輻射受到削弱。境內地形起伏大,高差懸殊,因此在不同地區、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差異較大熱量條件也隨之產生差異。

文山州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涼和雨熱同季,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大陸度不到40%,海洋性氣候比較明顯,春溫高於秋溫,無霜期長,霜雪少。年平均氣溫12.0~23.1℃,≥10℃積溫4500~7500℃,初終間日數193~332天。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6.5~13.5℃,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17.0~28.5℃。全年多為偏東南風。低海拔地區炎熱,高海拔地區涼爽。由於海拔高低懸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樣」和「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徵。[2]

旅遊景區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辖8县,州府在文山县。人称为“滇东南大门”。文山是因“东文山”自然地貌而得名。

全州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境內山峰較多,但也有海拔較低的谷地和較高的陡峻山嶺。

旅遊風光州內最高峰是文山縣境內的薄竹山,海拔為2991米。 山勢巍峨,上聳千丈,蒼松翠竹,鬱鬱蔥蔥,為全州盛景之一。

文山縣城位於滇東南偏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比春城昆明暖,夏比春城昆明涼。縣城狀如葫蘆,盤龍河自西北入境,蜿如玉帶,繞城向東南而去。因而僅在5.34平方公里的縣城區域內,即有石拱橋、鋼混橋、吊橋、鋼架橋等大小橋樑36座,溝通南北,橫貫東西,而且造型各異,集古今橋樑建築於一爐。泰安橋最早,建於清雍正四年;西華橋最長,達85米;東風橋橫貫鬧市,車水馬龍;長虹橋居高視遠,氣勢恢宏。其餘盤水、回波、雙龍……諸橋無不景物相宜,橋城文山之名即因此而得。佇立橋上,清風送爽,河中不時出現三五小船,柳岸時有悠然自得的垂釣人。清晨,橋下沿堤柳樹之上,籠中畫眉迎着朝曦婉轉鳴唱,更是令人生髮詩情畫意。如果把文山縣城比作一南國美人,那蜿蜒的盤龍河即是美人的項鍊,眾多的橋樑即是項鍊上的鑽石別針,熠熠生輝。

城東北隅盤龍河畔有「盤龍公園」,園中有造型古樸的彝族火把節大型壁畫浮雕,蘭花展廳、蘑菇亭、龍宮、舞榭、葫蘆池分布其間,但見花枝搖曳,樹影婆娑,綠柳垂絲,樓台隱現,確是一絕妙憩息之所。州內生產田七(又稱三七),故成為去全國聞名的「三七之鄉」。

省級旅遊風景區丘北普者黑的漁舟唱晚,硯山浴仙湖的湖光山色,廣南八寶的田園風光以及薄竹山的雲海日出,柳井溶洞群的地府洞天……把文山的山川點綴得更加靈秀俊美,令人留連忘返。[3]

民族風俗

文山州有11個世居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節日文化和風俗。主要民族的節日文化及風俗有:

壯族

春節,有銅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經過取鼓、洗鼓、祭鼓儀式後,年初一凌晨敲響銅鼓,全寨舉火把搶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銀錠狀大棕粑。濮儂包圓筒形粽粑(俗稱馬腳杆粑)。三月祭龍節濮儂用植物花葉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廣南濮儂花街節的花糯飯、富寧布越隴端節演壯劇、農曆四月的牛王節、濮儂六郎節祭祀儂智高獻七彩花糯飯、布越七月祭祖節做搭連粑,嘗新節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廣南者兔儂支系十月初一給兒童煮花蛋碰蛋稱「節傣」、濮儂支系還流傳有洞經音樂、銅鼓舞、龍阿耶(手巾舞)等。

苗族

花山節是文山苗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活動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舉行,是祭祀苗族遠古祖先——蚩尤的節日。節日活動分祭杆、鬧杆、收杆三個程序進行。一般是在一個比較平緩的山坡上立一棵頂掛紅彩帶的樹杆,俗稱花杆。節日活動內容主要有:對歌、跳蘆笙、練武術、賽馬、鬥牛等。

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節青年男女的聚會,跳弦子舞。弦子舞節奏歡快,熱情奔放,有「老鷹叼雞、蜻蜓點水、老牛擦背」等調式,號稱彝族「迪斯科」。此外,還有西疇、廣南彝族的蕎菜節。富寧、麻栗坡彝族的跳宮節、長傘舞等。

瑤族

盤王節,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瑤族統一過盤王節,跳獨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瑤族金門、尤勉支系必須履行的宗教儀式。是對瑤族男青年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一種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禮。[4]

節慶活動

彝族花臉節

活動地點:雲南丘北普者黑

活動內容:5月2日將在丘北縣普者黑旅遊區舉辦丘北少數民族「花臉節」。

彝族花臉節節日期間有抹花臉狂歡、畢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臉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賽,如踢腳架、葫蘆笙表演、打陀螺比賽、捕魚表演、龍舟賽、動物角斗表演等活動。屆時,人們手蘸鍋煙、水彩,互抹花臉,載歌載舞,祝福平安。人們認為,臉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臉原料也由當初單一的鍋煙擴展至彩料。

跳宮節 (農曆四月初八或農曆六月間)

跳宮節是一個以隆重的民族儀式緬懷祖先、祭獻金竹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日到來,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宮頭)和他妻子宮主的帶領下,穿着節日盛裝,聚集到村外一塊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殺豬宰羊,敲銅鼓、打木鼓、吹蘆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獻金竹。第二天,宮頭身穿戰袍,指揮全副武裝的兩隊古裝武士,在宮坪演習對打,將節日氣氛推向高潮。

盤王節 (冬季農閒時)

各地瑤族過盤王節的時間不一致,節日活動可單家獨戶進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舉行。但不管哪種形式,都要殺牲設宴,盡情款待親友,互致祝賀。節日一般持續3天,有的甚至長達7天。

小知識:盤王節的由來,相傳古代的瑤族,在盤王的帶領下過着富足,安穩的生活,不久,盤王去世後,外族發現了這片土地,想要強占。於是,瑤族人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在逃難途中遇上狂風大作,人們便祈禱上蒼保佑,果然,盤王顯靈,讓大家平安渡過了難關。從此以後,瑤族便有了祭盤王的民俗。

打背節 (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節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掙脫的同時,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累了,雙雙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相互傾吐蜜語衷情,很有情調哦。

小知識:土電話,用兩個竹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着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

踩花山 (農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杆,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隴端街 (每年農曆正月到3月的農閒時)

「隴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廣南、富寧等地壯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歷時3到5天。

「隴端」是壯語,意思是在田壩、草坪上趕的街。屆時,當地青年男女們進行對歌比賽,藉此談情說愛,當對歌告一段落後,已選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對對相隨相依,步入樹林。

六月節

又叫過小年,亦有「六郎節」、「七郎節」的不同稱謂。是境內壯族儂支系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宰牛殺雞、染五色糯飯,先由寨主在村頭祭獻壯

八寶跑馬節族首領儂智高,然後,各家各戶可在門前擺上竹榻祭獻、祈禱祝福,極為熱鬧。

八寶跑馬節 (正月第一個屬雞日)

每年一屆,歷時3天,有關跑馬節還有個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當地有木氏3兄弟,他們團結八寶地區的土著人共同開發八寶,使其成為魚米之鄉。後來,人們為紀念木氏三兄弟,便於正月第1個屬雞日(即3兄弟祭日)舉行隆重的跑馬活動。

如今的跑馬節,不僅跑馬,還表演沙戲、舞龍耍獅、踩高蹺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節目,這種文藝大匯演的盛況景象,令人流連忘返。

歷史文化

1950年設文山專區,專署駐文山縣。轄麻栗坡市及文山、硯山(駐江那鎮)、丘北、廣南、富寧、西疇(駐西灑鎮)、馬關等7縣。

1955年麻栗坡市改設麻栗坡縣。文山專區轄8縣。

1958年4月1日文山專區改設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文山縣。原文山專區所屬文山、硯山、丘北、廣南、富寧、西疇、馬關、麻栗坡8縣由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領導。撤銷硯山縣,併入文山縣;撤銷麻栗坡縣,併入西疇縣。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轄6縣。

1961年恢復硯山、麻栗坡2縣。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轄8縣。

1965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仍駐文山縣,轄文山、廣南、西疇(駐西灑公社)、麻栗坡(駐麻栗坡鎮)、馬關(駐馬白公社)、丘北、硯山(駐江那鎮)、富寧等8縣。

經濟發展

2013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3億元,增長13.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2:29:39調整為29:33:38,第二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財政總收入15.3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94億元,分別增長23.6%和26%;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9.2億元,增長27.5%;農民人均純收入1487元,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增長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億元,增長26.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9.5億元,增長28.3%,各項貸款餘額135.5億元,增長24%,新增貸款26.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4億元,增長18.6%;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均控制在計劃之內,分別為3.5%、7.8‰和3%。

全年完成現價農業總產值71億元,實現增加值51億元,分別增長6.8%和5.9%;糧食產量11.1億公斤,增長3.6%;完成現價畜牧業產值27億元,增長7.7%。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2萬件,新增灌溉面積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3萬畝,解決了9.5萬人、4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成效顯著,完成投資1.63億元,建成小康示範村和溫飽示範村339個;新增勞務輸出12.7萬人次,務工收入6.3億元;對口幫扶、掛鈎扶貧、易地開發扶貧、小額信貸扶貧、科技扶貧等各項扶貧措施進一步加強,新解決1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2006年全州完成工業總產值111.8億元,實現增加值42億元,分別增長20.7%和22.3%;限額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2.6億元,增長28.4%;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4%,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80億元,同比增長1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6.2%

2011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從150億元增加到401億元,年均增長13.6%;人均生產總值從4411元增加到11050元,年均增長13.3%。財政總收入從12.3億元增加到48.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7.1億元增加到27.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6%和25.3%;財政支出從30.8億元增加到143.8億元,年均增長29.3%。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46億元,年均增長26.7%。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65元增加到3860元,年均增長18.9%;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718元增加到16650元,年均增長1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53億元增加到172億元,年均增長21.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從132億元增加到469.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從109億元增加到306.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3.4%和18.7%。非公經濟增加值從68.2億元增加到198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9.4%。三次產業結構由31:29:40調整為22:38:40。

景點概況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東臨廣西百色,南接越南接界,西與紅河州毗鄰,北連曲靖市。文山市為期州府所在地為,現轄文山市、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7個縣。

走進文山,仿佛走進一處世外桃源,水是這裡的靈魂,喀斯特岩溶、峰叢林立,河道蜿蜒組成了文山鍾靈毓秀的風景。你可以泛舟湖上,在普者黑夏日的荷塘上做一次採蓮女,抑或沉浸於壩美的田園山色中不可自拔。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繽紛的花米飯、廣闊壯美的草場,文山的美無法用筆墨去形容,只能身臨其境才可感受。

最佳旅行時間

4-9月是文山的旅遊最佳時間,尤其在每年5月前後,文山普者黑景區的荷花競相開放,景色極美,但此時也是文山的雨季,出門最好帶雨具。

穿衣指南

文山年平均氣溫在15.5-19.3℃左右,5-9月進入文山的雨季,出門最好帶雨具,另外,文山境內多少,早晚溫差大,最好帶件外套來保暖。

語言

文山境內居住着漢、壯、傣、布依等20多個民族,大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本族語言,但除了偏遠山區中的老人不會講漢語外,州內的大多數人都可以說普通話,溝通沒有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