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都的救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學之都的救贖》,副標題:王安石金陵記憶與書寫研究,ISBN:9787305260100 作者:關鵬飛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1]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2]。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
內容簡介
老年無忻豫,況復病在床。汲水置新花,取慰以流芳。
流芳不須臾,吾亦豈久長。新花與故吾,已矣可兩忘。
(王安石《新花》)
南京自古就是文化名城,歷代相關着述層出不窮。隨着世界文學之都花落南京,出現大量刻畫南京城市文化的優秀着作,但多是群像式塑造,而把南京的城市品格跟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深入揭示出來的着作並不多見,《文學之都的救贖:王安石金陵記憶與書寫研究》是其中較為成功的嘗試。
本書從記憶史的角度切入,完整還原帝王師王安石遇到的內外困境及其在帝王州南京獲得的心靈救贖,突出強調南京山水、文化對其學術思想、詩歌創作及城市認同等方面的作用,不僅呈現出南京在特有時段的獨特面貌,也為王安石研究提供一個新穎的觀察視角,更對當下的城市化、人與城市、城市文化等課題有所啟發。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王安石變法所加劇的社會矛盾,總是令人想起眼下被撕裂的現實。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努力適應新的節奏,成為我們自身的改革家,忘記安頓我們肉身深處的靈魂。這種漂泊之感,在城市生活中越發明顯。而王安石最終從文學中所獲得的力量,也將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全書材料翔實,分析嚴謹,脈絡清晰,作者在專業論述之外徵引大量王安石的詩詞文作品,使得可讀性大為增加。
裝幀精美,大腰封出自明代魏克《金陵四季圖》手卷,採用原白水瑟紙+燙啞金,封面採用歡喜紅臻質本色紙+燙啞黑,內容與形式完美契合,適合收藏。
內容簡介
在區域文化和城市記憶研究中,甚至具體到南京文學與文化研究中,王安石都是一個易被忽略的角色,這與他在中國文史哲領域的巨大貢獻和豐碩成果形成鮮明落差。實際上,金陵記憶對王安石來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這種記憶不僅是曾為帝王師的王安石對曾為帝王州的金陵投來的溫情一瞥,更是對自己身處其中的思辨反省與追問。尤其是晚年退居金陵的王安石,更是在金陵消化着他的學術矛盾、變法苦果、人生困境,最終完成思想演進、精神升華和靈魂救贖。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金陵元素給予王安石多大的幫助?王安石的自我超越之路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啟發?本書聚焦於此,從地方志和城市群像的窠臼中突圍,深度挖掘名人個體與居住城市的時空、身心、群己等方面的耦合之道。
作者介紹
關鵬飛,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第三批南京市百名優秀文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主持省部級項目兩項,著有《北宋士人畫與詩學研究》《萬象自往還:蘇詩與蘇學》《詩經里的中國》《四時之詞:宋詞中的二十四節氣》《踏歌行:唐朝詩人的追夢人生》《金陵指月:青年教師的大學課堂》等書十餘部,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參考文獻
- ↑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設棧,2019-11-28
- ↑ 文學藝術創作的價值與意義,道客巴巴,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