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數來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數來寶,一種中國傳統曲藝。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來源是流落於民間的乞丐要錢的一種手段。一人或兩人說唱。用竹板或系以銅鈴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為可以斷開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兩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換韻。最初藝人沿街說唱,都是見景生情,即興編詞。後進入小型遊樂場所演出,說唱內容有所變化。部分藝人演唱中國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逐漸演變為快板書,與數來寶同時流行。

2014年11月11日,數來寶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

2019年11月12日,入選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

歷史源流

數來寶又名順口溜、溜口轍、練子嘴,流行於中國南北各地。最初是藝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鋪門前演唱索錢。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過程。由於藝人把商店經營的貨品誇讚得豐富精美,「數」得仿佛「來」(增添)了「寶」,因而得名。據說早在明朝初就有了數來寶的師承關係和13門戶,清末民初的著名藝人有海鳳、曹德奎、劉麻子、霍麻子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有高鳳山、王鳳山等。北京一帶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齊五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五家。數來寶進入小戲棚演唱始於明末清初,當時比較著名的藝人有曹德奎、劉麻子、霍麻子等。

表演方式

數來寶的表演為韻誦式的數唱。傳統唱詞大都是即興編唱,依一定的程式,憑藉着演員自身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即興創作的才能,講今說古,類編排比、夾敘夾議。唱詞的句式為上六下七的上下句式,上句六個字可為三、三句式;下句七個字為二、二、三句式。採用「大花轍」的押韻方法,上下句尾字要求同轍同韻(同一個聲調),數唱中可穿插簡短說白。 數來寶藝人憑藉廣泛的生活知識,見景生情,即興編唱,有的還能講今比古,引經據典,夾敘夾議,積累了一些固定的套子詞。後來吸收了對口相聲的表現手法,形成對口數來寶,進一步提高了藝術表現力,出現了一些針砭時弊的新唱段。詼諧、風趣是數來寶的藝術特色之一。數來寶的基本句式為上六下七,上句六字為三三,下句七字為四三、二五、二二三。上下句的末一個字要合轍押韻,並且同一聲調。兩句一組,可以一組一轍,也可以連續幾個、十幾個句組一轍。唱句中還可以插入一些獨白,如過口白、夾白等。

伴奏樂器

數來寶在它的演化過程中使用過多種擊節樂器,如高粱竿兒、錢板兒、撒拉機、牛胯骨、三塊板兒、三個碗兒、開鋤板兒(又名和平板兒)等。現普遍使用七塊板兒,大竹板兒兩塊叫大板兒,小竹板兒五塊叫作節子板兒。大竹板兒有多種打法,有演唱之前的開頭板兒和演唱中的小過門兒,還可以打出種種花點兒製造氣氛,有時摹擬某些音響,有助於表達唱詞內容。

數來寶的伴奏樂器幾經演化,曾使用過錢板兒、撒拉機、牛掀板骨、三塊板兒等。後來普遍使用七塊板即兩扇大竹板(稱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稱為節子),表演時用以擊節伴唱,製造氣口,銜接唱詞,烘托氣氛。也可在演唱之前敲擊出複雜的節奏、多變的音響作純技藝性表演。 [3]

代表作品

傳統曲目

數來寶的傳統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鋪》《十字坡》《楊志賣刀》《諸葛亮押寶》《董家廟》等,還有反映軍閥混戰的《直奉戰》、《打南口》等故事性較強的時事新聞唱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和膠東解放區流傳過數來寶藝人欒少山編寫的《大臭蟲》《算算帳》等作品。

現代曲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數來寶以嶄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北京市曲藝團數來寶演員高鳳山王學義等,挖掘、整理、上演了一批優秀傳統曲目,並創作了《黑姑娘》、《綜合利用開紅花》等一些反映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現代曲目,受到觀眾歡迎。同時,數來寶在部隊文藝活動中普遍流行,出現了《戰士之家》、《從軍記》、《學雷鋒》、《巧遇好八連》、《壯志凌雲》、《硬骨頭六連戰旗紅》 70年代至今,這一時期數來寶在北京各部隊曲藝團隊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山東快書演員劉學智、劉洪濱等一批曲藝演員銳意革新、勇於實踐,採用多道轍、大跳躍的創作手法,積極反映人民軍隊及地方火熱的現實生活,編演了許多優秀作品,如《戰士之家》《從軍記》《青海好》《人民首都萬年青》《軍營新歌》《我的弟弟》等。

傳承意義

數來寶本來是流落於民間的乞丐要錢的一種手段,他們用兩個牛胯骨(內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個小鈴鐺(俗稱十三太保),頭上有兩個紅纓,敲打着念自己編的詞向商號要錢。他們站在門口左右都有規矩,分為「梭」家門和「李」家門,還有一種叫「梭李不靠」的。他們要錢非達到目的不走,如果商號態度不好或出口惡言,他們便編詞罵街,一定要給錢才走,是一種耍無賴的要錢方式。但他們都很聰明,能見到什麼就編什麼詞,雖然商家討厭他們,但得到多數旁聽人們的讚賞。商家給錢他們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節子」板(即七塊竹板)的,要錢的方法和唱的詞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節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這種民間藝術,經過他加工整理,改編成適合相聲的形式,充實了內容,增添了許多「包袱」,也淘汰了許多粗俗不健康的詞句,使《數來寶》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在演出時先和副手於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後戴扮數來寶要飯的,於俊波作商號掌柜的。 這樣,在矛盾互相衝突和發展中達到了藝術的高潮。數來寶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亟待保護與發揚。 [4]

相關視頻

不愧是德雲社的總教習,高峰這段打板學唱數來寶,連老郭都自嘆不如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