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楊廷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中國當代作家楊廷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

時光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淌,宛如深秋夜月下的溪流,微微有些寒,閃着點點光。那些往日的理想與成就、休戚與榮辱,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流逝,散落在五中的那些日子,只留下淡泊名利和終身學習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在二十人左右的一個集體辦公室里,與英語、化學及生物學科的老師相聚。一張簡易的辦公桌,自帶一個筆記本電腦,再網購一張摺疊椅就滿足了日常辦公及午休的需要。剛開始時有幾個女同事抗議室內抽煙還起點作用,後來抽煙的同事多了抗議自然無效。因慢性咽炎受不了二手煙味的刺激,不到一個月舊疾復發,厚着臉面去擠九年級語文組的辦公室。剛好八人的辦公室,與香香搬進後,顯得格外擁擠。原先的人可能心裡不高興,但礙於同事的面子也不好說出來。

每天早上七點左右從家裡驅車去學校,直到晚上九點半才能回到家裡。除了上課,就是備課或改作業,每天在校時間長達十四個小時,日復一日。面對一群失去讀書理想的懵懂少年和應付各種繁雜的檢查與APP學習,找不到一點工作的成就感,職業的倦怠油然而生。為了謀生和身體健康,散步成了打發早晚空閒時間最佳的選擇。

周一到周五,只要不是節假日,學校規定每天早上九點前和下午三點後必須到學校行政樓打卡簽到與簽退。開始時有些不適應,時間久了也就慢慢習慣。不參加升學考試的科目通常得不到重視,生物學科就如此,在老師眼裡是副科。上課時間都是主科選剩的時段,從上午第四節到下午第七節不等。我任有六個班的生物課,含晚自習課一共十八節。周二安排了六節課,周五僅有一節課,找不到第二個老師的課排得這麼具有跨度感了。一家四口人分居在四個地方,每周必須要回老家去看一下年邁的父親。都是奔六的人了,被現實逼得要跟校長去論理後,教務處才勉強同意將周日的那兩節晚自習調到周三和周四,這樣一周就有四天的晚自習。有怨言發牢騷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既來之則安之。

對教材早已輕車路熟,不用花多少時間來備課。早上籤到後到第四節課的這段時間,擠一個小時出來散步再好不過。漫步在三十里水景長廊的雲龍山莊路段上,聆聽大自然花開的聲音。放下生活瑣事的牽絆,讓思緒與天邊的游雲對話。盡人事知天命,風雨欲行。閒逛在秋雨里,撐一把小傘,品味收音機里的故事或一段音樂,感受生活的滄桑沉澱。兩岸的蒼松翠竹,夾雜着河底水草的香氣,使人心曠神怡,每天走兩萬步成了來五中工作後必修的功課。

遴選進來的老師都很敬業,早上出來散步的人較少,都忙於備課或改作業,只有川川和我的課都是從第四節開始,所以我們早上一起散步的機會要多些。川川說他曾經動過一次手術,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每天都要抽空來鍛煉一下。不管天晴還是下雨都要堅持走走。

下午放學吃完晚飯後,天氣晴朗時出來散步的同事要多些,有時還有一些女同事也加入到散步隊伍中來。通常九年級有第一節晚自習的老師大多走到雲龍山莊停車場就回來,沒有第一節晚自習的老師就一路走,一路噴青,有說有笑,五公里的路程一小時內就可走完。

偶爾也會在六合村的涼廳里小憩一會,欣賞花海民宿的美景。以前的農田被改造成了花圃,沒了金色的稻穀,留下一些殘敗的花枝。隨着耕地政策的改變,被填埋的農田耕地又要恢復,不准種花栽樹了。三十多個億的投入,換來一次旅遊發展大會的召開。接下來的掃尾工作如何收場,老百姓說看不懂。我們也有同感,看山山不奇,看水水不急,耗費巨資打造的半島公園有何可看。潛心教書,提高學生的成績才是關鍵

面對青春年少的叛逆,為了一個都不能少,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育,不厭其煩的引導。每天陽光鍛煉一小時,作業量不能超過九十分鐘,不准打分要用等級,成績不能排名公布。教育在改變,好像一切都在變。唯一沒變的就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考核老師

夸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的評價太高了,我認為在新時代里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抽空去散散步,坦然面對未來美好的日子。唯有適應環境,才是明智的選擇,就讓我們農村的義務教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吧。

改變不了環境,就努力改變自己。愛崗敬業淡泊名利,讓每一個散落在五中的日子充滿生機與活力。

[1]

作者簡介

楊廷福,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