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文創作的美學追求(楊盛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文創作的美學追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散文創作的美學追求》中國當代作家楊盛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散文創作的美學追求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今天這個機會,同大家一起交流有關散文創作的實踐和體會。謝謝劉莉主編的信任和安排!感謝菱子老師的精誠合作!感謝線上各位文朋師友熱情支持,傾心相助!向各位老師學習!

下面,結合我拜讀菱子老師散文作品的體會,以及本人的創作實踐,談談在散文創作中敏銳地發現,深入地開掘,獨到地發揮,創造美,表現美。在此向大家請教,請各位文朋師友批評指正。

一、深入生活,發現美的潛質

咱們中國的散文傳統源遠流長。歷代優秀散文影響我們一代代人的審美,引導我們發現美,創造美,回味美。我們積極投身散文創作實踐,弘揚優秀傳統,繁榮散文創作,豐富祖國的散文寶庫,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精神文明創造價值。

我們通常說深入生活,似有那麼些刻意號召下基層,到農村到工廠,親歷親為基層生活,尋找創作素材的途徑。其實,生活就是經歷、閱歷,無論在哪裡我們都在生活中,都有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都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大小事情,都經歷了都感受着社會發展和變革。身在生活中,就看怎樣獨具慧眼,發現生活中的美,識別生活中的閃光點,感受生活中的韻味,認識生活中的美,展現美的光輝。

每個人的童年,對於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作家尤為重要。我們寫簡歷,填寫履歷表,都填寫出生地。一個人出生的地方,童年時期所經歷的,所見所聞,感受到的,會在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故鄉對一個人往往是刻骨銘心的,出生地的地理環境、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對作家影響深遠。有人說,腸胃是人的第二大腦。我們的腸胃是有記憶的,我們的舌尖是有記憶的。媽媽給做的飯菜,童年時代經常吃的東西,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人的心壁上銘刻下深深的印象。每個人都十分喜愛童年時代常吃的東西,喜愛自己幼小時父母給做的美味,不管走到哪裡都揮之不去。很多作家最拿手的是描寫故鄉生活,最有影響的作品往往是反映故鄉生活的作品。魯迅筆下的紹興,沈從文對故鄉湘西的優美抒寫,都無不說明這一點。寫故鄉,寫童年,寫親身經歷過的人和事,是作者最擅長的,也是最能出彩的。

本期重點作者菱子老師,童年少年時期生活在杭嘉湖平原金三角中心的江南水鄉菱湖。那個富足的魚米之鄉,自古就有「蘇(州)湖(州)熟,天下足」之美稱,南宋以來,經濟發達,文化興盛,充滿人文氣息。菱湖鎮「九墩十三浜」,是典型的水鄉,市鎮鄉村依河而存,因水成街,因水成市,粉牆黛瓦,小河、小橋、酒肆、茶樓,構成濃郁的江南水鄉的美妙的風俗畫卷。號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菱湖,是全國著名的四大淡水魚生產基地之一和蠶桑重點產區,河港湖汊,田地旁邊,道路和院落兩旁,到處是魚塘、桑地,更有大量的外河養殖。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鄉人常年與魚蝦蟹貝等水產打交道,生活在魚米蠶桑氛圍中,勞動是駕船撒網,小兒玩的是捕魚撈蝦,上岸養蠶繅絲,休息時談白話說的是魚汛,夢裡笑醒幾次是因為捕撈豐收的歡樂。這樣的生活,散發着淡淡的泥水芳香,飄蕩着特有的水鄉韻味。讀菱子老師的散文作品,就聞到這樣的特有氣息。她的散文便是沐浴在這樣濃郁水鄉氛圍中,散發着濃郁的鄉情、淡淡的鄉愁。

對故鄉水鄉深沉的熱愛,那靜靜的流水,水浜的垂柳,躍動的魚兒,肥美的蝦蟹,「談起某家某人曾經的故事,即使一碗麵也吃出幾分鄉情和鄉味來」。

鄉情中的親情一直縈繞在她的作品中。作者陪伴母親最後的日子,「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滿目青柳處,茫然不知歸。」母親是路過人間的天使,回程的翅膀上落滿了百合花的芬芳。」濃濃的親情,躍然紙上。這些描寫抒懷,讓作者自己深深感動,讓讀者心靈深處深深感動。

美學的一個著名命題是,距離產生美。與審美對象有特定的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產生撞擊心壁的美。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者離開養育她的菱湖,到外地求學,長期在湖州市區工作,隨着時間的推移,對她的菱湖老家的鄉愁越來越濃烈,親情越來越深厚。她的一系列描寫家鄉菱湖的散文作品《夜的菱湖》《迷在荻港》《菱湖等你》《菱湖的魚》《尋找菱湖美食》《采菱去吧》《時光深處的菱湖》《塵封的明珠——菱湖》等「時光深處的菱湖」系列,仿佛一氣呵出。作者自己越寫對家鄉越發愛得深,也使讀者越來越沉浸在其作品所展示的濃濃的水鄉漁港鄉情中。

二、深入發掘,探尋美的世界

作者的思緒和筆墨,隨時回到家鄉,潛入水鄉如同大堡礁的水中世界,不斷有所發現,不斷有新的感受。將家鄉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情與外面的世界對照,向更深層發掘,領略家鄉的美,抒發對家鄉的濃情。

作者長期在城市工作,近年又到國內外風景名勝旅遊,將之與家鄉對比,更深地發掘家鄉的美,從社會人文的深處開拓家鄉誘人的美。

作為一個散文作家,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在國內外遊歷,將風景名勝與家鄉對照,對家鄉的挖掘更加深入,所表現出來的鄉愁鄉情更加感染讀者。

對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生活的美的認識,需要新奇感這根銀針的刺激和點撥。作家們到一些地方,受好奇心驅使,對所到地區的觀察和領悟,寫出許多美文。有人說,新到一個地方,待一周,可以寫出一本書;待一個月,能夠寫出一篇文章;待一年,什麼也寫不出來了。這話雖然極端,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好奇心、新奇感對於作家的積極意義。有好奇心,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有人調侃,旅遊就是從自己待厭煩了的地方到別人待厭煩的地方。那個目的地,就是新奇的地方。每到新奇的地方,就有新奇的發現,新奇的感受。用筆記錄下來,抒發開去,就有了遊記。作家每到一個地方,總是想寫點什麼,抒發點什麼。一個單位組團或者一個旅行團外出旅遊,有人就會對團內的作家說,你又該寫出遊記來啦。我們將上述那一段話稍作變換,新到一個地方,也許寫出一本書,也許寫出一篇文章,也許什麼也寫不出來。進行散文創作,應該順其自然,有則多寫,無則少寫或者不寫。我們心裡大可不必如同參加由一位老師帶着的學生班級,遊覽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寫出一篇作文。寫作如同發泄,有情有感受,抒發出來,就釋然,就有一種快感,而不是硬憋出點什麼,要完成什麼任務。

這是對於一般人寫遊記式散文的感慨。有的對生活感受比較膚淺的人寫遊記,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然後上網或者查閱資料,將那個地方的古今一些介紹、記錄摘錄下來,加上想起什麼,記流水賬似的寫下一些文字,平平淡淡,就算是遊記了,或者蹭上「文化散文」的邊角,那樣的散文,就是一些資料的堆積,如同景點介紹,談不上對美的探尋和發掘,打動不了自己,更難以打動讀者。

我們說深入發掘,如同打一個礦洞,發現一絲或者一條「礦脈」,追着那「礦脈」開鑿,追趕着,那「礦脈」時隱時現,有時也許不見了。這就需要有獨到的慧眼,識「礦脈」,追趕「礦脈」,找「礦窩」,深入發掘富礦,不斷探尋美的世界,不斷有所發現。從一壁石山一堆亂石中發現寶貝,發掘財富。

三、梳理歸納,提煉美的精華

我時常感慨理工科生,特別是理工科出身的作家。有的作家具有深厚的理工科背景,有的科學家具有很好的文學素養,他們寫出的作品深沉厚重。近些年中學分理科、文科,學不了理科的學生才會去學文科的。我們這種六七十歲上下年紀的人,上學時遭遇停課,停止考試、招生,受的是畸形教育,沒有學到多少知識,很多人特別是在音樂、美術、外語等方面缺乏較深的修養,所學的很少一點兒數理化知識,在下鄉回鄉多年的磨鍊中,忘得沒剩下多少,只剩下少許語文知識還沒有忘記光,有的人將其撿起來,寫成文字,有的人就這樣成了作家。總體來說,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從事理工科的人比較少。

理工科生與文科生比較起來,顯然在梳理論證、邏輯推理、總結、概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菱子老師是學理工科的,又長期做專業設計工作,是高級工程師,在散文創作中,在美學追求中,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作家深入生活,潛入美的大海,發現生活中的閃光,發現生活中的美,探尋海水中的五彩斑斕。

我們從山野採回一堆礦石,其中可能有金銀,可能有玉。這需要我們精心分析、提煉、打磨、加工。

我們說梳理歸納,可以說是對生活中諸多事項的梳理整理,歸納總結,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這就涉及到散文創作怎樣做到真實,是否可以虛構等問題。

生活中許多生動有趣的事情擺在那兒,或者說,我們得到一大堆可作為寫作的材料。怎麼取捨材料,當然是選取最生動的事例,選取最能表現人物表現主題的材料。

文學作品中,小說可以虛構,塑造人物,歸置場景,虛擬情節,這些都應該是符合生活真實的,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是符合常理的。散文應該真實,人物是真實的,事情是真實的,特別是作者的感情應該是真實的,抒真情,講真話,應該反對矯揉造作,反對無病呻吟,反對故作多情,反對虛情假義。

散文應該反映社會現實,講真話,歌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為民請命,推動社會進步,為社會發展進步做出應有貢獻。

當然,散文需要生動的細節,有的還有感人的情節,可以有感人的故事性。這些,並不影響我們所說的散文的真實。

四、拓展想象空間,展現美的華章

散文又被稱作美文,散文語言美、意境美,有詩的語言、畫的意境。發揮想象,追求美,表現美,能把一篇散文寫得如一首詩,描繪出一幅畫的意境,需要相當的功夫。 展開藝術想象,打開藝術的調味瓶,烹飪藝術領域獨具特色的美食,展現獨具風格的藝術作品。

文學創作在某種程度上如烹調,作家是烹飪師,讀者是美食家。

作家在烹調過程中,調動自己腦子中儲存的美食記憶,提取美味情趣,展開藝術想象,拓展想象空間,展現美的華章,盡曬美味作品。

我們閱讀作品,如同體味和鑑賞美食。我們喜愛幼兒時期常吃的美味,我們舌尖上的記憶,我們腸胃的記憶,驅使我們奔向那些熟悉的味道。同時,人是好奇的動物,嚮往新奇,樂於探求新奇。將閱讀鑑賞作品比作鑑賞美食,讀作品如同追求山珍海味,喜歡探求遠離我們生活領域的美食,野的,高山巔的,深海的,等等,鑑賞作品,很多人喜愛追求那些獨具地方風味和民族特色的美食,被作品的新奇所吸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旅遊,每到一個地方,除了欣賞那裡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蹟,都會去品嘗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

菱子老師的散文作品,多次寫到湖州美食,寫到她家鄉菱湖的美味。她的散文作品,就是具有江南水鄉菱湖特色的風味美食,用料嚴謹,不添加過多的佐料,注重配色,體現水鄉獨有的風味,那水產的原汁原味撲鼻而來。

地理上介乎蘇浙交界的太湖之濱,除了蘇菜、浙菜,是否還有一道湖州菜?菱子老師的散文創作在我們面前展現一幅太湖水鄉風俗畫,飄逸着湖州獨有的風味香氣。我們期待菱子老師的散文創作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以上展示出一些膚淺的思考,談了一些粗淺認識,就教於菱子老師,就教於大家。請劉莉主編老師指教,請大家多多賜教。

[1]

作者簡介

楊盛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