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家財天賜老生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家財天賜老生兒元代武漢臣所撰的雜劇《散家財天賜老生兒》,為末本戲,全劇四折一楔。 寫了一個商賈以「回心懺罪」的方式解決家庭由財產繼承問題引出糾紛的故事:富商劉從善老年無子,女婿張郎為爭奪遺產而排擠堂弟劉引孫、陷害劉從善已懷孕的侍婢小梅,絕境之中這位富商「回心懺罪」,以「散家財」而感天動地,終於「天賜老生兒」,並將財產平分給老生兒、女婿、侄兒,解決了家庭財產的繼承問題。其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劉從善「散家財」得到好報,其內在的動因則是這位富商「回心懺罪」。

從僅存的兩部作品看,武漢臣對平民百姓所遇到的社會問題比較關心,其作品在劇情結構上獨具匠心。他既寫出了宣揚封建宗法觀念的《老生兒》,又寫出了較有思想意義的<生金閣> 。據《靜庵曲錄》記載:《老生兒》一劇曾為英人所譯,1817年即在倫敦出版。同年9月4日,德國偉大文學家歌德閱讀此劇本後,曾介紹給友人克納伯爾評價說:「我們一談到遠東,就不能不聯想到最近新介紹來的中國戲劇。這裡描寫一位沒有後代不久就要死去的老人的感情,最深刻動人。」歌德高度讚揚了武漢臣在描寫人物感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鍾嗣成所著《錄鬼簿》共收入152位作家的400餘種劇目,武漢臣一人就獨占了10種。 武漢臣的生平,《錄鬼簿》只說了「濟南府人」四個字,並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據鍾嗣成自註:這類名公才人的情況,是他的朋友陸仲良從「克齋吳公」那裡得來的,並非鍾嗣成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未盡其詳」。《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認為,武漢臣約在元憲宗元年(1251)前後在世。元末明初戲曲作家賈仲明《錄鬼簿續編》曾為武漢臣補挽弔詞《凌波仙·吊武漢臣》云:「先生清秀濟南人,風調才情武漢臣。登壇拜將窮韓信,老生兒關目真;新傳奇十段皆聞。聽泉水,看暮雲,如此黃昏。」據此可知,武漢臣是一位一直居於泉城、「聽泉水,看暮雲」的「書會才人」。所謂「新傳奇十段」,即指《錄鬼簿》著錄武漢臣創作的雜劇《曹伯明錯勘贓》、《抱侄攜男魯義姑》、《趙太子創立天子班》、《虎牢關三戰呂布》(此種尚存殘曲,見《元人雜劇鈎沉》)、《女元帥掛甲朝天》、《謝瓊雙千里關山怨》、《窮韓信登壇拜將》、《鄭瓊娥梅雪玉堂春》、《散家財天賜老生兒》(以下稱《老生兒》)、《包待制智賺生金閣》(又名《提頭鬼》、《四哥哥神助》,以下稱《生金閣》)。現僅存《老生兒》、《生金閣》兩種。明初曲論家朱權曾在《太和正音譜》中評價說:「武漢臣之詞,如遠山疊翠。」[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