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錄鬼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錄鬼簿》,元鍾嗣成著。有上、下二卷。《錄鬼簿》大約成書於元至順元年(約公元1330年)。 記載元曲作家生平事跡及其作品目錄。錄作家152人,作品名目458種,作家分為 7類:「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方今名公」,「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為之作傳,以《凌波曲》吊之」,「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紀其姓名行實並所編」,「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

後人對《錄鬼簿》增補成《錄鬼簿續編》[1]. 鍾嗣成是元代戲曲家,另有無名氏撰《續錄鬼簿》一卷。《錄鬼簿》和《續錄鬼簿》記載了元代戲曲作家152人,包括他們的字號、籍貫、簡略的生平事跡。並開列了近五百種雜劇的劇目。不僅是研究古典戲曲和金元文學的重要史料,也是最早的戲曲作家人名詞典。

作者簡介

作者鍾嗣成(約1279~約1360)﹐號丑齋。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寄居杭州。約在至元末﹑大德初(13世紀末)在杭州官學進學﹐是鄧文原﹑曹鑒﹑劉濩的受業弟子﹐與戲曲家趙良弼﹑屈恭之﹑劉宣子﹑李齊賢等是同窗學友。曾多次參加「明經」考試﹐不中。後在江浙行省任掾史﹐但是不得升擢﹐他也不屑於去追求官祿﹐於是杜門着書。除《錄鬼簿》外﹐他著有雜劇 7種﹕《寄情韓翊章台柳》﹑《譏貨賂魯褒錢神論》﹑《宴瑤池王母蟠桃會》﹑《孝諫鄭莊公》﹑《韓信泜水斬陳余》﹑《漢高祖詐游雲夢》﹑《馮驩燒券》。這些劇作﹐今都不傳。還着有散曲﹐今存小令51首﹐散套1首。散套《丑齋自序》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錄鬼簿續編》載他「有文集若干卷藏於家」﹐今也不傳。

內容提要

《錄鬼簿》是歷史上第一部為戲子立傳的書籍。名為鬼,實為戲子。為什麼叫《錄鬼簿》呢?作者鍾嗣成在其「錄鬼簿序」中說:「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

《錄鬼簿》全書為上﹑下兩卷。上卷分:「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方今名公」﹑「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三類。據鍾嗣成自注﹐這三類名公﹑才人的情況﹐是他的朋友陸仲良從「克齋吳公」那裡得來的﹐並非鍾嗣成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未盡其詳」。下卷分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為之作傳﹐以〔凌波曲〕吊之」﹑「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紀其姓名行實並所編」﹑「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四類(此據曹楝亭本﹐《說集》本﹑孟稱舜本分為六類)。

兩卷共記述 152位雜劇及散曲作家﹐大略以年代先後排列﹔着錄劇目共400餘種[2]。整個元代曲家的情況﹐都賴以傳世。同時﹐在書中一些零星的記載中﹐還揭示了元代雜劇作家的活動和組織情況﹐並且透露了元代戲曲發展的線索﹐如院本的創作﹐雜劇作家的南遷﹐雜劇作家寫南戲的情況﹐後期雜劇的音樂採用南北合套的情況等等。這些都為元代戲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材料。至明初﹐戲曲家賈仲明又增補了弔詞。

寫書經歷

《錄鬼簿》成書於至順元年(1330),不久,作者又至少作了兩次修改和增補。此書原本已佚,今所流傳的重要版本有:明《說集》本,孟稱舜刻本,曹楝亭本、暖紅室匯刻傳奇本,以及明賈仲明增補過的天一閣藍格鈔本。校注本則有王國維的《錄鬼簿》校注本(以曹楝亭本為底本)、馬廉的《錄鬼簿新校注》本(以天一閣本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的《錄鬼簿(外四種)》以及中國戲曲研究院編的《中國古典戲曲論着集成》所收的《錄鬼簿》(以曹楝亭本為底本)。

視頻

錄鬼簿 相關視頻

袁世碩與《錄鬼簿》為中國戲曲正音宏聲播出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