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體力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散體力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散體受力時的極限平衡和運動規律。散休是幾何尺寸基本屬於同一量級的顆粒的集合體,其力學性質用內摩擦角ρ和粘結力k描述。土壤、砂粒浴物等都是散體。後兩者由於顆粒之間沒有粘結力,被稱為理想散體。
英國的W. J.M.蘭金於1857年首先從應力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散體的極限平衡,滑移線理論(見滑移線法)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程中常常對滑移面作出不同的假設,然後進行分析。20世紀30年代提出塑性極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見結構塑性極限分析)後,極限分析在散體力學問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有人着手用概率法分析散體力學問題,並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究的主要問題
散體力學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①散體極限載荷問題:確定地基的承載能力,研究自重和外力作用下邊坡的穩定性等都屬於這類問題。
②散體和相鄰物體間的作用問題:散體對科倉壁的作用,上壤對擋土牆的作用等都屬這類問題,其中由散體主動加於物體的壓力,稱為主動壓力,反之稱為被動壓力。
③散體動力學:碎礦石的運動規律以及貯料塔放出物料時的受力狀況和物料的運動規律等都屬這類問題。
散體力學研究的主要手段
實驗是研究散體力學的重要手段,它既能直接為工程服務,又能檢驗理論分析,為計算提供數據。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