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敢問路在何方 (歌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敢問路在何方 (歌曲)
圖片來自gdjyw

敢問路在何方》,是1982年電視劇《西遊記》的主題曲,由閻肅作詞、許鏡清作曲。

創作及採用歷程

《敢問路在何方》先有詞後有曲。據作詞者閻肅的兒子閻宇憶述,閻肅當時一口氣寫好了由「你挑着擔、我牽着馬」到「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歌詞,這時突然卡住了,只好在房子裡來回踱步。閻宇目睹此一情景,便跟父親說:「你在地毯上都走出一條道了。」閻肅由此想到魯迅小說作品《故鄉》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話,便創作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一句歌詞。

1983年春天,中國中央電視台[1] 音樂編輯王文華聯絡作曲家許鏡清,請他為電視劇《西遊記》創作音樂;同年中旬,劇組把閻肅寫好的詞交給許鏡清,於是許鏡清開始作曲。據許鏡清憶述,他有天乘公共汽車上班的時候看到路旁販商為生計奔走,頓生感概,這時靈光一現而想出「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一句歌詞的旋律,下車後立刻把旋律記在煙盒上,隨後用半個多小時完成餘下的部分,兩天後稍作修訂,便把曲調完成了。

《西遊記》劇組本來打算把《敢問路在何方》用作電視劇其中一集的備用片尾曲,便計劃找一位男歌唱家來演唱許鏡清在2017年的一次訪問中提到,這位男歌唱家是吳雁澤。但是,許鏡清在2012年曾經接受訪問,間接提到這人是吳雁澤以外的另一位男歌唱家。兩個說法之間存在矛盾;但劇組又想到,片尾曲不宜與片頭曲同樣由男歌唱家唱出,於是改為找女歌唱家張暴默首唱;1984年11月,《敢問路在何方》在北京錄音。當時,外界反應並不理想,有領導要求劇組撤下此曲,亦有報章發文批評。許鏡清在1984年12月把《敢問路在何方》的曲譜寄到《天津歌聲》雜誌,也不獲刊登。有意見批評此曲過度使用電子樂器,太像西洋音樂,且沒有時代感,損害了中國四大名著的形象。不過,《西遊記》導演楊潔力排眾議,堅持在劇中採用此曲。

《西遊記》試播後,楊潔決定把《敢問路在何方》定為唯一的片尾曲,但想換成男聲;楊潔尋找演員試音,期間碰巧遇上了蔣大為,最終安排他演唱。錄音期間,許鏡清多次監棚,點出了蔣大為演唱時在音高、音準、氣息、節奏方面的問題,期間蔣大為曾在許鏡清的要求下重錄。在電視台台長的意見下,《西遊記》採用蔣大為演唱的新版本;張暴默對此感到不滿,為此先後致電許鏡清與楊潔。

音樂特色

《敢問路在何方》的音樂形式為帶Recapitulation (music)|再現單二部曲式,採用Heptachord節拍為4/4拍,旋律洗鍊、簡潔、流暢。曲中大量使用電子樂器,以表達《西遊記》主角孫悟空騰雲駕霧的形象,例如開首處便出現了電子鼓的聲響。歌曲開首有10小節的前奏曲,從第5小節開始有固定音型。歌詞描寫《西遊記》小說中唐僧師徒一路面對險阻、前進取經的過程。其中,「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此兩句歌詞為全曲中心與高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