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先生(張承斌)
![]() |
《教書先生》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承斌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教書先生
父親是一名退休教師。在職時,村子裡男女老少都喊他「教書先生」,甚至連個姓氏也不帶。話語裡,滿含着譏笑與諷刺。
父親聽了,也不生氣,也不懊惱,坦然接受。有時,就此還和別人插科打渾幾句。
母親氣不過,多次要求父親嚴厲反擊。父親淡淡一笑,說,這有什麼可氣的,我原本就是一介教書先生,不叫我「教書先生」叫什麼?
母親搖搖頭,對父親的說辭無法理解。在母親心目中,這種無名無姓的籠統稱呼,簡直就是對人格的侮辱。尤其是在那個「臭老九」不被尊重的年代,教書匠更難受人待見,教書幾乎與貧窮同義了。
我依稀記得,父親當時的月工資只有十幾元錢,很難養家糊口。他一心撲在工作上,而田間勞作之事,就落在母親一個人的肩上。每年生產隊年終結算,父親的工資總是無法抵消我家超支的工分。一年下來,不見父親有一分一毫拿進家門。對此,母親心中甚為不悅,大為光火,但又難以啟齒。誰叫自己當年看上他的文憑呢。那時,農家出身大字不識的母親,為自己能嫁給「五七大學生」父親,暗自得意了好一陣子。
其實,父親心裡明白,那個年代,喊人「教書的」,多半是在暗地裡臭罵別人。這樣的遭遇,他不知領教過多少回,每每總以淡然一笑處之。尤其處在艱難困苦的年代,自己卻未能為家裡減輕負擔,沒給妻兒好的生活,心中更是愧疚不已。但是,既然愛好這個行業、從事這個行業,那就應該無怨無悔。除卻前綴「教書」這個詞不說,後面的「先生」之稱,着實讓父親還是有些激動與自豪。
我小時候,對自己的家境相當貧寒頗多微詞,曾暗暗立誓長大後決不做教師。可是,鬼使神差,那年填報志願時,最後竟不由自主地填了「師範」。幾年後,我也成了一名「教書先生」,和父親踏進同一條「河流」里。後來,仔細想想,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吧。
歲月更迭,時代變遷。新征程里,全民正在奮力奔小康。如今,父親退休在家,拿着穩定、可觀的退休金,安享晚年生活。有時,晚飯後,和母親手攙着手,肩並着肩,漫步在家鄉寬闊的水泥道路上,盡情地欣賞着美麗的田園風光,心中自然樂陶陶也。
值得抒寫的是,區劃調整,家鄉劃歸蕪湖市後,江北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基礎建設突飛猛進,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父親的退休工資,較之以前,也有顯著上漲。日子,越過越滋潤了。
有人經過,看到了父親和母親,喊一聲「教書先生」,在散步啊!父親和母親齊聲應答「哎哎哎」。那種自豪之情,顯然溢於言表。在眾人紛紛向他們投去羨慕的目光時,我不知母親的心潮,會怎樣地高低起伏。
春節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各地都在採取隔離防護措施。許多村莊迫不得已實施封路辦法,並設置檢查崗。村鄰看到我老父親也佩戴着紅袖章,站在路口查崗登記,大老遠就親切地喊:「教書先生」,您老也來啦?!毋庸置疑,這既是驚嘆,又是敬佩。
如今,父親賦閒在家,人們依舊習慣稱呼他「教書先生」,但,卻滿含着尊重和愛戴。
作者簡介
張承斌,安徽蕪湖人,教師,安徽省作協會員,文學陣地堅守者,以碼文字為樂為趣,作品散見於國內外百餘家報刊,偶有獲獎。
參考資料
- 移至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