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的小米黃酒(孫玉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鄉的小米黃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故鄉的小米黃酒》中國當代作家孫玉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的小米黃酒

從我記事每年過春節或夏天,爺爺都要釀一缸小米黃酒。他把碾出來的小米用簸箕簸乾淨糠皮,放到容器里浸泡兩天,小米粒兒泡漲了,連水放到大鐵鍋里煮,一缸酒要煮兩大鍋小米。

爺爺站在灶台邊不斷地用一米長,一指厚,四指寬,上窄下寬用木頭做的尺子攪動。一鍋小米要煮上二三個小時,熬成稠稠粘粘金黃色的那種糊狀,從早到晚爺爺拿着尺子不停地攪啊,攪啊!一分鐘都不能停,生怕米糊粘到鍋底糊了。

我站在旁邊看爺爺攪米糊,爺爺累得滿頭大汗,我拿毛巾給爺爺擦汗,那米粒兒象爺爺的汗珠子一樣,亮晶晶,水靈靈的,隨着尺子的攪動,大鍋里小米粒兒翻滾着、蹦跳着。

那金燦燦,亮晶晶,水靈靈的小米粒兒開始是湯湯水水,稀稀拉拉,煮呀,煮呀!小米粒兒開花了,它們象桂花樹上開開的,金黃金黃的桂花兒。熬呀,熬呀!越熬越稠,熬到最後尺子上帶出來稠米糊,好似橡膠樹上割下來的膠液,舉起尺子,米糊源源不斷順着尺子往下流,爺爺邊擦汗邊說:象這樣的米糊才算熬到家,釀出來的米酒又香又甜。

那金燦燦,亮晶晶,水靈靈的小米糊舀出鍋放到大盆子裡,簸箕里,竹筐里涼涼,帶點溫性,灑上爺爺麥後做的麥酒麴,讓酒麴與小米糊混合攪均勻,來回翻一翻把它放進酒缸里,一切準備就序,把酒缸用碾碎,碾軟的麥草厚厚圍上一圈,缸底也鋪上厚厚的麥草,缸口用沙袋蓋上壓實密封,上面用棉被再蓋上。

每做一缸小米黃酒需三天完工,密封三至五天,掀開被子沙袋,爺爺拿乾淨,不沾水的尺子插進缸底輕輕攪動,會聞到一股股酒香味,會看到缸里往上冒泡泡,更神奇還會聽到酒缸里泡泡的聲音:撲哧,撲哧……!」我好奇極了,拉拉爺爺的衣服,指指酒缸的泡泡問爺爺,爺爺明白我的手語,他摸着我的頭說:酒是活性的,它在發酵,和人一樣會動、會跳、會哭、會笑,冒泡泡小米花兒是在跳,撲哧,撲哧聲,小米花兒在笑。爺爺邊攪邊說:尺子攪動時不能太重,攪重了傷害酒麴的活性,釀出的酒容易酸,小米花兒就會哭,知道吧!我的娃,你什麼時候會叫一聲爺爺呀!爺爺的眉頭皺了又皺,灰白色的山羊鬍子抖了又抖。

小米黃酒發酵過程得半個月到二十天,兩三天攪動一次,每次爺爺攪動酒缸後,看到他老人家總是捋着鬍子,臉上的笑容象九月盛開的菊花開心極了。

酒缸的小米糊發酵好的,稠稠粘粘的米糊變稀了,由金黃色轉變成深黃色,小米花兒不再粘連在一起,前期發酵好的黃酒又香又甜,叫嫩酒,越往後黃酒的味道越重,後勁越大,香味越濃,叫老酒。

自從63年爺爺有病臥床不起,手藝傳給我父親,父親又年年釀小米黃酒,93年父親走了,手藝又傳給哥哥弟弟們。

這種傳統的小家小米黃酒,家鄉鄉親們都會釀,它已是家鄉人春節不可缺少的美味,缺了它春節來了客人,就不算招待客人,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初一早晨,老年人們用黃酒混合肉菜敬拜天地,初二早晨鄉親們用黃酒,肉蘿蔔菜烹飪好,一大碗黃酒,一大碗肉蘿蔔菜,油條呀,包子呀!送給親祖及鄰居,相互來往,一是讓親朋好友嘗嘗誰家酒飯做得更有味,重要的是增添鄉里鄉親的親和力和交流酒飯的技巧,這樣的酒飯叫朝酒。(黃酒和肉菜混到一起叫朝酒)朝酒,朝酒,是敬拜天地的美酒佳肴,喝一口細細品嘗,別有一番風味,使人難以忘懷。意思是說,人們用美酒佳肴來敬拜天地,村民們和睦相處,讓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

初二鄉親們相互串親,家裡來了客人,吃飯前燴上一鍋朝酒,客人先喝上一碗,一是暖暖身子,二是怕客人餓,先喝碗朝酒填填肚子,三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小米黃酒它不但味美而且可以入藥,中醫給病人開藥方,有一些藥方必須用黃酒做引子。如果人受了風寒,渾身奇癢難忍,身上長了很多一片一片象姜塊似的紅不紅黃不黃的疙瘩,咱老家人叫它風水疙瘩,這種病黃酒就是風水疙瘩的克星。四瓣草熬水撲黃酒喝兩天風水疙瘩自然消失

我記得四瓣草咱家鄉河裡到處都是,它和城市小區草坪上長的三瓣草一摸一樣,都是細細長長的草莖,舉着象銅錢那麼大,圓圓的碧綠葉子清香亮麗,只不過一種是四個瓣,一種是三個瓣,這兩種搭配是醫治風水疙瘩絕配的妙方。因為在家鄉我長過幾次風水疙瘩,都是用四瓣草熬水撲小米黃酒喝兩天自然好的。

家鄉的小米黃酒不但養人,可以入藥,喝了使人精神飽滿,會喝不會喝,喝多喝少,都不容易醉人,就是醉了也不傷人。

漂泊流浪幾十年,家鄉的小米黃酒再也沒喝過,那金燦燦、亮晶晶、水靈靈、純純濃濃、香噴噴、甜絲絲的小米黃酒一直存留在我的記憶里。

小米黃酒它是家鄉人民幾百年或許更長年代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它是人間最珍貴,最美味的小米黃酒。[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