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後遇恩不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放後遇恩不沾》 | |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放後遇恩不沾》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寫遭流放後的感受,作者以西漢賈誼流放長沙作比,表現了豁達樂觀、百折不撓的精神。全詩清新典雅,曉暢自然,毫無生僻晦澀之處。
一般認為此詩作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流放途中。李白被唐玄宗冷落後,受永王李璘的邀請,作了幕府。不久,永王"東巡",不聽唐肅宗的命令,擅自進軍領地以外的地區,被唐肅宗派兵擊敗。李白受牽連而坐罪流放(長流,不許歸)去夜郎(在今貴州),行至巫山遇赦得還(還有說已經去了夜郎,遇赦才還)。這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
也有人認為李白此詩的系年不應為公元758年(乾元元年),而是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春天。首先,此詩首聯中的"雲雷"不是"雷雨",不能說是李白欲求"赦宥";其次,與李白其它流夜郎詩聯繫,可知此詩作於流放結束之後。此外,從全詩詩意看,只有在遇赦之後才可能產生受任用的願望,流放途中不可能產生這種奢望。
此詩語言清新典雅,曉暢自然,表現了李白豁達樂觀、百折不饒的精神。他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想到最光明的未來。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放後遇恩不沾》[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唐朝中後期
作品原文
《放後遇恩不沾》
天作雲與雷,霈然德澤開。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何時入宣室,更問洛陽才。
詞語注釋
⑴霈然:雨盛的樣子。
⑵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雞。古時以為瑞鳥。
⑶長沙:用西漢賈誼典故。賈誼曾被貶長沙三年。
⑷宣室:也是用賈誼典。宣室是未央宮的正殿,賈誼遭貶後,漢文帝在宣室祭神後接見了他。
作品譯文
天上雷鳴電閃,風起雲湧,原來是皇上春霖密布,皇恩大開。
東至日本,南到曾經貢獻白羽雉雞的越南都享受到這次皇恩。
可是我卻像漢朝的賈誼,流放在南方,已經三年了,還不赦回。
什麼時候再把我招入皇宮,問我天下大計,讓我能夠施展才華呢?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唐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3]。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