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放射性污染物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放射性污染物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放射性污染物中常見的放射性元素有鐳(226 Ra)、鈾(235 U)、鈷(60 Co)、釙(210 Po)、氘(2H)、氬(41 Ar)、氪(35 Kr)、氙(133 Xe)、碘(131 I)、鍶(90 Sr)、鉅(147Pm)、銫(137Cs)等。放射線污染主要有以下來源:核工業、核試驗、核電站、核燃料的後處理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應用等。放射性污染物對於人體和環境具有嚴重的危害,需要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