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收入初次分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收入初次分配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收入初次分配指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在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間的分配。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勞動力所有者因提供勞動而獲得勞動者報酬;資本所有者因提供資本而獲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如借貸資本所有者獲得利息收入,股權所有者獲得紅利或參與利潤分配;自然資源所有者因出讓自然資源使用權而獲得地租。政府因國家管理需要對生產活動或生產要素徵收生產稅,同時也因扶持有關生產活動而支付生產補貼。

收入初次分配的內容

收入初次分配過程包括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財產收入等交易項目。各機構部門向勞動者支付勞動者報酬,形成住戶部門的勞動者報酬收入;國內各機構部門繳納的生產稅淨額形成廣義政府部門的生產稅淨額收入;財產收入主要包括投資收入和地租,金融資產所有者將其資產交由其他機構單位支配時,獲得利息、紅利等投資收入,自然資源所有者將自然資源交由其他機構單位支配時,獲得地租收入。

收入初次分配相關計算公式

收入初次分配的結果形成國內各個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國內各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之和等於國民總收入(GNI)。

相關指標及關係如下:

1、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金融機構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該部門增加值-應付勞動者報酬-應付生產稅淨額+應收財產收入-應付財產收入

2、廣義政府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該部門增加值-應付勞動者報酬-應付生產稅淨額+應收生產稅淨額+應收財產收入-應付財產收入

3、為住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該部門增加值-應付勞動者報酬-應付生產稅淨額+應收財產收入-應付財產收入

4、住戶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該部門增加值+應收勞動者報酬-應付勞動者報酬-應付生產稅淨額+應收財產收入-應付財產收入

5、國民總收入=∑國內各機構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初次分配收入-付給國外的初次分配收入

上述公式中,不同機構部門的收入(支出)項目有所不同,如只有住戶部門和國外有應收勞動者報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