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擎起你的桐玲花(艾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擎起你的桐玲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擎起你的桐玲花》中國當代作家王艾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擎起你的桐玲花

懷念幾棵樹,是因為它馱載了生命重量,懷念也是一種遲到的問候,是拽回記憶如抖開線軸兒,任線花兒翔舞……

1990年春末,乍暖還寒。一天上午,我剛到班上,便接到保衛科領導從生活區打來的電話,要我帶人到那兒執行任務。擱下電話,我一面招呼人手,一面啟動偏三摩托,接着,當班治安員富強,一屁股坐在車廂里,另一同事付江也隨即上車,做駕駛員。九幾年,偏三可謂標誌性警用交通工具,乘員三人,車身右掛一廂,不易操控。

出發前坐於偏廂的富強,因事下了車,我依舊坐於駕駛員身後位置。廠門正北馬路呈丁字形鋪陳,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偏三駛到丁字路口朝東右轉彎後,我有種「飄」的感覺,拍了下付江的肩頭,說聲開慢點,但他沒有吱聲。

偏三似箭,直奔前方射出,剎那間,我被甩出車去,腦中一片空白。懵醒後我從地上爬起,四望不見同伴影子,再低頭一看,他被遮在一棵倒地泡桐的枝葉間,手捂着頭,血從指縫間冒出。扒開枝葉,我用力拉他不動,又竄身馬路中央,向過往車輛擺手求救。

心正如焚時,自東向西駛來一輛偏三摩托,被叫停後,見是本單位一幹部,忙將付江指給他看,有些語無倫次。我看自己腿部有幾處擦傷,無大礙,叫來人只送同伴到近處的廠衛生所包紮,自己留下看守摩托車。門前泡桐被撞斷的房主,咦咦幾聲,又將偏三上了鎖,等着賠償損失,此時我方意識到發生過的險情的可怕。

偏三停在離路邊平房不足兩米處,前輪擱於房前菜地,後輪被菜地磚石隔欄卡住,也就是說,偏三衝擊力在撞折暖瓶粗的泡桐時,乘員被甩出,摩托繼續前突,在遭遇圈菜地的隔欄方停下來。事故致因不言自明:二人一前一後呈線形乘坐,車廂失重;由於車速高,打方向轉彎時用力過猛,側輪離地,偏三失控。

領導看罷現場,立即拿出70元現金作賠。一棵桐樹救了兩條年輕的生命,只有感激,沒有討價還價。敬畏往往來自一場變故,我對泡桐的記憶自此復甦。

兒時,大舅家屋側有棵老桐樹,喜鵲在枝椏間築了幾個巢,日日聽得到喜鵲的吱嘎和啄食砰響,有時像晨鐘催人夢醒,有時像交響樂提氣神,也有吵噪惹人煩的光景。有一天,大舅在當院擺個簸籮剝玉米粒,圍坐的孩童邊聽他講故事,邊撥拉玉米芯。故事正出趣當兒,倏地從泡桐上墜下一隻雛鵲,在地上打起撲棱,騷動童稚的好奇心,仿佛神話里的漂流瓶,引孩子們開始他的解讀。

落地喜鵲目露惶恐,折騰欲飛,羽毛沾有血漬,像被彈弓射傷。「不知招惹誰了,哪個手狂的作孽」。看鵲兒身體打顫,大舅嘟噥着回屋找治傷藥。

大舅素日裡愛看些醫書,承繼了前代醫風醫術,對瘡病治療尤為精到,在民匱藥缺年份,以中草藥做本,端的起過大作用,解救了不少鄉人。

表哥從屋裡托個紙箱出來,做成鳥窩供受傷的喜鵲棲臥,不料泡桐上的老鵲叫得更歡了,大有銜仔回巢的意思。雛鵲愈後,大舅放飛它的理由很簡單——主人不友好,鵲們都會搬家飛走。於是,喜鵲依舊在院子裡覓食歌舞,喧譁不再被我們叱責。

泡桐受到農家青睞,不只它易成活,還由於其質地疏鬆,紋理直不變形,隔潮防蟲蝕等特點,是做床櫃家什的上好木材。

七幾年,老宅當院有棵泡桐,五尺不能合圍,枝葉繁茂,猶如巨傘遮了大半院子。泡桐開紫花,形似喇叭筒,俗稱桐玲花。桐玲花置於瓶中密封,釀成醬色糊狀,以食油調和,便是治燒傷燙傷良藥了。逢到落花時節,祖父把桐玲花塞滿各種瓶子,排摞在堂屋條几上,遇有「化緣」的東鄰西舍,只管取去用。

老桐樹在鄉村很搶眼,是做床板立櫃好木料,來家議價或打主意的主兒,均被謝絕,在那年份莊戶人把當院的樹看做寶貝,遇到荒年可以換糧活命。

祖父得到另一偏方,在我一次生病。常村周圍河道交叉,波長岸綽,澧河、漂麥河、小北河像三條綠色帶子,纏在村莊邊上,形成一個三角洲,先民選址居住,恐怕不只看重風水,更有河流淤出的土地是稼穡溫床的誘因。

流沙淤泥也成村民蓋房的主料,或用夾板匣套土夯實土牆,或打土坯砌壁架梁搭屋。當時一塊土坯二分錢,我課餘打坯300多,被雨毀一半,剩餘拉回家壘了伙房。由於體力透支,我喉部肌生一指甲大小硬結,老中醫賈中鋒說,不疼不癢才麻煩。看後讓吃偏方,將蜈蚣焙焦研粉加入生雞蛋,裹上面投入火塘烤熟。我大概吃了十多條蜈蚣,痼疾治癒。

賈中鋒老先生當時在公社醫院坐診,他不僅醫術高,而且重鄉情憐弱小,幾分錢幾毛錢的藥就可以救人性命,從不求回報,至今還有不少人懷念這位被譽為神醫的逝者。

老屋塌後,父親打定主意重建,幾經籌備,在原址上蓋起三間平房,宅基地不再一片衰颯景象。壓水井吐出一股股水柱,流向植綠的格子,打折了太陽投射水泥版塊的熱度;牆邊角幾簇藤蔓爬上牆頭,綴着絲瓜和梅豆角;窗前的石榴樹綠意盎然,果殼泛紅黃脂采;小院木門沉實,廊頭拱脊瓦紅,透出山鄉古樸韻味……踱步院內,我想着廚房的老樣子,琢磨泡桐從前的位置,再把手擎桐玲花給大人的童真演繹;打坯的動作笨拙無趣,便手觸下巴後小疤,激活貧窮是根刺的畫面……

二十多年前打家具時,三叔趁村上的拖拉機,從老家拉來幾捆桐木料,大部做了床板,直到買了新床換舊,床板仍柔韌如初。好家具經得起時間折騰,這多年間,我曾幾度遷宅搬家,樓上樓下移鋪挪櫃,更不乏串門的幼兒躥蹦其上,而床板櫃面竟無折損,堪被一贊。看來造物主造什麼東西,就放到什麼地方,功效往往發揮到極致。

道邊的法桐婀娜多姿,林蔭蔽天,另有一番景象,入眼而不入尋常百姓家。民用在實,耐久可心便招寵,恣情不是他們的奢望。

中國百姓家意識很濃,一頭牛兩畝地,三間瓦房配熱炕,就頂住了四季風。在中原地帶,早年衣食成憂,幾乎家家有地窖,儲些紅薯蘿蔔農作物,當做冬春兩季的口糧,擅於做醬菜,其中亦有醃製久存的用意。市場開放後,民生改觀,一般人家樂於擴屋籌擺設,家仍是經營中心。

其實,百姓的愛國情結恰來於家的概念——人無欲望,家之不存;家私連綴情感,是生命的依託,猶如裹彈丸的錦囊,彈射在張力,觸發在人扣動。東聖孟子在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也把家擺在國前面,從而揭示個人、家庭和國家的關係,將人的價值做階梯性升華,邏理就像打土坯建房,層層擺摞,次弟增高,成大廈而後望遠。這就是聖人高屋建瓴,啟人愛國心智的大智慧

心中有家,始愛生靈,激濺人性之光,升華理念,踐行使命,歷史上毀家紓難的英雄,無不是戀親眷愛家庭的范兒,他們更懂得唇和齒的依存至理,行道於前,舉國於崇高,刀叢路上覓小詩。

人在旅途,林木為伴,心脈如樹之紋理。眷顧總有意,情隨眼波流,記憶里幾棵老樹已做念想,抬望眼,風吹桐花又紫,搖舞枝間,笛嘯嗚嗚,一波波揚起在喜鵲展翔的晨昏里……

道,粉飾桐玲花的單調,無異於左右手交替抱拳,不會有新意,尤其它的甜膩氣息,更不為淑女帥哥奉作愛情信物,但我着實對這尋常花有份眷戀,有種言表的欲望,或然童心裡裝的故事真純耐久,或然桐籽吐芽於泥土,待夏雨的激變……

人有禪意,眼生美好,愛出其里。凋殘之美在於獨韻,韻在,自有賞者。這樣,桐玲花的故事不是結局而是序幕。[1]

參考資料